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所以他是官员没跑了,那么,不如好好分辨一下他到底哪本是据实记载,哪本是纯粹编故事。
又或者,这家伙不会还写过半真半假的作品吧?
对于后世人来说,全真和全假都还好,半真半假就很讨厌了。
希望梓桑不要不识好歹,对后人好一些。
唯一的安慰可能是梓桑他是个纯粹的始皇粉,从来没写过对始皇帝不利的洗脑包。
所以大家研究他那些作品时心情还不错,不像刘彻粉琢磨《刘相故事》时那么暴躁。
除了全身心投入记载真假分辨的秦朝爱好者之外,另有一拨人对梓桑具体是秦朝哪位官员更感兴趣。
首先,排除死得太早的那一拨。
梓桑可是活到了二世时期的,好多二世在位时发生的事情,都能在他的作品里找到相关描写。
然后,还要排除死得太晚的那一拨。
因为梓桑最早的一本作品在大一统初年就现世了。
那个时候就算梓桑才十几岁,然后他这人特能活、活到一百多岁,也不可能秦历90年之后还在世。
还有些臣子明显年龄对不上。
其实如果大家的出生年份都很明晰的话,直接看出生之年排除就很方便了。
奈何始皇时期的好多名臣都是(?-秦历某某年)这种,根本不知道哪年出生的,也不知道活了多少岁。
总之排除到最后,仍有十来个符合条件的臣子。
看谁都像,看谁又都不像。
网友们争论了好些年,也没争论出结果。
梓桑从不在字里行间透露自己的身份,顶多就是看他的文字能看出来这人文学功底不错,且政治眼光极佳。
因此像韩信那种憨憨就可以排除了。
但别的武将,有些也挺有文采的。
文武双全型人才加大了排查的难度,让人又爱又烦恼。
有些人甚至已经开始摆烂了:
“要不我们期待一下咸阳和长安哪天挖地铁,把梓桑的墓挖出来吧?”
另一拨人让他们醒醒:
“都说了梓桑应该是始皇时期的名臣,那必然陪葬到骊山陵去了啊!
骊山陵除了少数丛葬坑被挖开了之外,别的陪葬墓可是不让动的!”
原本考古队还挖了一个兵马俑坑,正准备挖第二个的时候,《骊山陵志》出土了。
大家通过这本古籍得知了骊山陵的许多陪葬坑位置,和其中具体陪葬了什么物品。
本想通过兵马俑研究秦朝军队的,发现有藏书坑了。
再加上最近在研发针对古籍的保存新技术,便干脆暂停挖掘兵马俑了。
当时大家还不知道藏书坑里全是奏折,因为《骊山陵志》写的就是藏书坑。
光看这个名字,就觉得里头应该啥书都会有。
是后来尝试开挖,才发现这里好像全是奏折。
然而前段时间又发现里头只是奏折多,《骊山陵志》没
骗人。
这确实是个正经藏书坑,什么书都有也是真的。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