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与此同时,姜伊人的“平民音乐课堂”
迎来了第十七站??西北某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棚户区教学点。
这里曾是煤矿工人聚居地,随着产业转型,大批家庭陷入贫困。
孩子们放学后常在废弃矿井旁踢球,灰头土脸,眼神却倔强。
那天下午,一个叫小磊的男孩始终坐在角落,不肯碰钢琴。
其他孩子轮流试弹《回头看看》的旋律,他却把书包抱在胸前,像护住什么秘密。
课间休息时,姜伊人蹲在他身边,没说话,只是轻轻掀开琴盖,弹了一段即兴旋律。
音符缓慢流淌,像是风穿过空荡的巷子,又像雨滴敲打铁皮屋顶。
男孩忽然开口:“我爸以前是矿工。
塌方那天,他推开了两个工友……自己没出来。”
姜伊人停下手,静静地看着他。
“我妈说他是英雄。
可英雄死了以后,补助金只拿了八万,房子漏雨没人修,我哥辍学去工地搬砖。”
他的声音很轻,却像锤子砸在人心上,“老师,你说音乐能改变这些吗?”
教室里一片寂静。
其他孩子也都停下了嬉闹。
姜伊人深吸一口气,重新按下琴键。
这一次,她唱起了尚未发表的新歌《沉默的脊梁》,歌词源自一位老建筑工人写给孙子的信:
>“我不是高楼的一部分,
>可每一块砖都有我的指纹;
>我的名字不会刻在碑上,
>但大地记得我的重量。”
歌声落下时,小磊哭了。
他慢慢走到钢琴前,用冻得通红的手指,按下了第一个音。
三天后,这段视频被上传至网络。
没有剪辑,没有滤镜,只有斑驳墙壁下的黑白琴键和一个少年颤抖的演奏。
短短四十八小时,播放量突破两千万。
无数评论涌来:
“这才是真正的艺术。”
“我们欠这些孩子一座音乐厅。”
“请让他们登上跨年晚会舞台!”
面对舆论热潮,姜伊人只在社交平台回应了一句:“他们不需要聚光灯,他们需要的是??被看见的权利。”
而这场风暴的核心,悄然影响着更高层面的决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