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李冉仔细看完,忽然说:“你们漏了一个细节??那位老师每次下课都会吹一段口哨,是他女儿小时候最喜欢的儿歌。
如果能把那段旋律悄悄织进伴奏里,会不会更有味道?”
两个孩子眼睛瞬间亮了。
这一幕被常聪看在眼里。
晚饭时,她对张友说:“冉冉越来越像你了。
不是名气,不是才华,而是那种……愿意蹲下来听别人说话的样子。”
张友微笑:“她本来就比我强。”
几天后,MER实验室迎来首次公众开放日。
首批五十名预约者来自全国各地,有失去孩子的母亲,有退伍老兵,有孤独症儿童家长,也有即将奔赴高原支教的年轻人。
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情绪而来。
一位癌症康复者在共鸣舱中听到了属于自己的旋律??开始是混乱的打击乐,象征病痛折磨;中期转为柔和的吉他扫弦,记录家人陪伴的温暖;结尾则是海浪声与口琴交织,寓意新生。
他走出来时抱着工作人员痛哭:“这是我第一次觉得,苦难也可以被温柔对待。”
另一位盲人音乐学生尝试后惊叹:“我‘看见’了颜色!
那段旋律让我感觉到蓝色和金色,就像sunrise照在湖面上!”
这些反馈被迅速整理成报告,送往国家心理健康研究中心。
与此同时,国际权威期刊《NeuroArt》发来邀稿函,希望MER团队撰写专题论文。
压力也随之而来。
某财经媒体刊发评论文章《魅影科技是否正在制造“情感乌托邦”
?》,质疑该项目过度浪漫化心理学应用,存在伦理风险。
“当企业掌握解读人心的技术,谁来防止滥用?”
文中如是质问。
资本市场反应两极。
魅影股价先涨后跌,投资人担忧战略偏离主营业务。
林志远再次进言:“张总,要不要暂缓对外宣传节奏?至少等商业模式跑通再说。”
张友却在董事会上掷地有声:“MER不是产品,是使命。
我们可以慢一点,但不能停。”
会后,他单独约见徐清雅。
“我想推进‘双向共鸣’实验。”
他说,“让李冉也试试共鸣舱。”
徐清雅迟疑:“她还小,心智未完全成熟,万一触发深层创伤……”
“所以我不会让她独自进去。”
张友望着窗外暮色,“我要陪她一起。”
徐清雅终于点头。
实验安排在周末。
李冉得知消息后既兴奋又忐忑:“真的能听到心里的声音吗?”
“不一定听得懂。”
张友摸摸她的头,“但至少,我们会更靠近彼此一点点。”
当天下午,父女二人并肩走入共鸣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