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某知名乐评公众号发布长文《〈重生〉神话背后的泡沫》,从技术层面逐乐章剖析,称其“旋律廉价、配器堆砌、情感煽动”
,并质疑李冉借弱势群体包装个人野心。
“一个失明的女孩唱藏语祷文?这是艺术还是慈善秀?”
文章结尾如刀锋般刺出。
评论区瞬间分裂。
支持者怒斥其冷血,列举孩子们过往演出视频为证;反对者则翻出李冉早年国际比赛录像,对比称“如今的她已丧失纯粹性”
。
话题冲上热搜,#重生是艺术还是作秀#阅读量破十亿。
李冉依旧沉默。
她只做了一件事??将那篇批评全文打印出来,发给每个团员一人一份。
“读完它。”
她说,“然后告诉我,你们还想不想去维也纳。”
排练厅陷入死寂。
小宇最先开口:“他们说我的口琴太土,不够现代派。”
他咧嘴一笑,“可我妈就是听着这个从桥洞下把我接回家的。”
阿依古丽低头拨动热瓦普:“有人说民族乐器不该掺和进交响乐?那他们一定没听过雪山上牧民的歌。”
姜小虎站起身,脱掉外套:“说我跳舞太情绪化?那就让他们看看什么叫真正的表达!”
阿木一言不发,抄起鼓槌,猛地砸下一组强力切分。
鼓面震动,像心跳骤然加速。
林晚晴静静坐着,忽然伸手摸索到钢琴键,弹出《重生》第三乐章的引子??那一段由她录下的祷文旋律,此刻以钢琴独奏的形式缓缓流淌。
没有歌词,没有合唱,只有黑白键间的呼吸与顿挫。
李冉闭眼听着,直到最后一个音消散。
“他们说得对吗?”
她问。
“不对。”
林晚晴答得干脆,“因为他们没听懂。
这首歌不是给他们写的。”
“那是写给谁的?”
李冉追问。
“写给我们自己的。”
女孩抬起头,盲眼望向虚空,却像是穿透了千山万水,“写给所有曾被人说‘你不该在这里’的人。”
教室再次安静,但这一次,空气中流动的是某种更为坚硬的东西??不是愤怒,也不是委屈,而是一种终于认清自我价值后的平静。
三天后,央视摄制组跟拍了他们最后一次全曲联排。
镜头记录下一切:小宇在间奏中加入一段即兴口琴solo,灵感来自童年某个冬夜街头流浪艺人吹奏的调子;阿依古丽将热瓦普的泛音与小提琴形成呼应,宛如沙漠与雪山的对话;姜小虎编排了一段融合现代舞与维吾尔族萨满舞步的动作,在舞台边缘划出一道燃烧的弧线;阿木的鼓点贯穿始终,不再是节奏的仆人,而是情绪的引导者;林晚晴的钢琴不再只是伴奏,她在第二乐章设计了一个长达两分钟的左手低音行进,如同大地深处传来的脉动。
而李冉的小提琴,终于不再试图征服听众。
她的弓法变得松弛,音色温润,像一个人走过漫长寒冬后,终于学会用温柔的方式讲述伤痛。
彩排结束,马库斯站在控制台前,久久未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