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每科的领导人,称都给事中,官阶六品,都给事中之下,设给事,官阶七品或八品。
所以说六科的干部,都属于中下层官员,但他们的权力却很大。
终明一朝,因遭六科言官弹劾而被撤职的六部堂官不胜枚举。
这是朱元璋创造的一套小官管大官的统治方法。
实践检验,行之有效。
从明代的官职设置来看,朱元璋的驭人之道是给实权的不给高位,给高位的不给实权,让其互相牵制。
朱元璋认为,历代灭国之祸,概括起来,不外乎来自女宠、宦官、外戚、权臣、藩镇、夷狄六个方面。
他曾对侍臣讲:“汉无外戚阉宦之权,唐无藩镇夷狄之祸,国何能灭?朕观往古,深用为戒。
然制之有道。
若不惑于声色,严宫闹之禁,贵贱有体,恩不掩义,女宠之祸,何自而生?不牵于私爱,惟贤是用,苟干政典,裁之至公,外戚之祸,何由而作?阍寺便习,职在扫除,供给使令,不假以兵柄,则无宦寺之祸。
上下相维,大小相制,防耳目之壅蔽,谨威福之下移,则无权臣之患。
藩镇之设,本以卫民,使财归有司。
兵必合符而调,岂有跋扈之忧?至于御夷狄,则修武备,谨边防,来则御之,去不穷追,岂有侵暴之虞?凡此数事,尝欲著书,使后世子孙以时观览,亦社稷无穷之利也。”
朱元璋虽然是农民出身,后来还当过和尚,但把他放在中国历代的皇帝系列中考量,这个半文盲也绝对是一个有作为、有思想的开国之君。
他认为治国要理好的六个问题,可谓抓住了要害。
其制祸之道也行之有效。
立国之初,由于朱元璋严于约束,女宠、宦官、外戚、藩镇等,都还形成不了势力。
惟一有可能对朱元璋构成威胁的,就只能是权臣和夷狄了。
对于夷狄,朱元璋或剿或抚,恩威并施,处理得虽不是恰到好处,但也没有大的过失。
因此,在他的统治时期,边患始终没有对他的政权构成主要威胁。
剩下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权臣了。
前面已经讲过,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而大肆屠戮功臣,就是为了铲除权臣。
他提防权臣的方法就是“上下相维,大小相制,防耳目之壅蔽,谨威福之下移。”
上下相维就是君守君道,臣守臣道,看似两方面都合道,实际上是要做大臣的对皇上愚忠。
大小相制,就是小官管大官。
防耳目之壅蔽,就是多设纪检干部,让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他亲自管束六科。
明朝的纪检干部除六科给事中外,尚有都察院御史以及大理寺的官员等,有的称言官,有的称宪臣。
这部份官员的数目很大,大约占朝延命官总数的三分之一。
用这么多的纪检干部来防止自己“耳目壅蔽”
,朱元璋可谓煞费苦心。
最后是“谨威福之下移”
的问题。
在他看来,权臣的突出表现,就是威福自专,与皇上分享权力,这是皇帝们最忌讳的事。
权臣严嵩倒台后,他的继任者徐阶给嘉靖皇帝提出的施政纲领中就有一条“还威福于皇上”
。
徐阶是松江人,状元出身,是张居正政治导师。
为人有正义感,但比较谨慎,也比较滑头。
他如此说是让嘉请皇帝放心,他永远只是皇上的臣仆,绝不会僭越。
永乐皇帝虽然确立了内阁制度,但当时的阁臣都是直接对朱棣负责,尚无首辅之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