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到了长安,皇帝亲眼见过了人,才能做出判断。
所以,君臣二人还未商议结束,李鄘的第二封奏折也送到了。
这封奏折补充了很多第一封没有的内容,也让两人的脸色变得严肃了几分。
吐蕃使者也到了,结盟之事迫在眉睫,而安西军无疑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那么李纯想打亲情牌,暂时将安西的事放置的想法,就行不通了。
必须要给安西军,或者说是给雁来一个身份。
而且安西军也确实很有诚意了,不仅能把郭昕和西域的汉人送回来,甚至连雁来也主动请求入京。
若是不答应,就是寒了功臣的心,若是答应,那就必须要先明确她的身份。
又是一阵沉默,李吉甫意识到皇帝暂时不想提这个,干脆就将话题转到了结盟之事上。
先不考虑安西军,这个结盟的条件,陛下您满意吗?
李纯是不太满意的,他还惦记着三州呢。
收复失地这种功劳,对于一个满是雄心壮志的帝王来说,诱惑力太大了。
不过他也听出了李吉甫的意思,“李先生觉得可以答应?”
不怪他觉得惊讶,之前吐蕃头一回提结盟之事,给出的条件是“复请献滨塞亭障南北数千里求盟”
,李纯当时就心动了,南北数千里,那得是多大一块地?
结果李吉甫就跳出来泼冷水了,说“边境荒岨,犬牙相吞,边吏按图覆视,且不能知”
,那犄角旮旯、荒无人烟的地方,当地官员拿着地图都找不着,“有得地之名,而实丧之”
,你要来有啥用?
后来改成三州之地,他才没话说。
要知道,李吉甫本来是不同意跟吐蕃和好的,因为当年异牟寻继位之后,就臣服于吐蕃了,还帮着攻打大唐。
后来李泌出了那个联合南诏和回鹘共同对抗吐蕃的主意,正好南诏那边受不了吐蕃的征敛,就重新归附大唐。
现在大唐又要跟吐蕃和好了,你让人家南诏情何以堪?
什么,吐蕃愿意归还三州之地?既然他们给得这么多,那也只好先委屈一下南诏了。
现在三州改成一州,还不是直接还给大唐,甚至还要附带一个互市的条件——这一看就是对吐蕃更有利,对大唐则是可有可无。
两相比较,差距也太大了,所以李纯不理解李吉甫为什么会答应。
第112章安西军的人终于登场了。
李吉甫沉吟片刻,方道,“元和元年,大家初登基时,吐蕃便主动示好请和,可是谈了三年,谈出什么结果了?以臣愚见,恐怕又是吐蕃的缓兵之计。”
李纯闻言面色微沉,他心里又何尝没有这样的猜想?
他也是经历过泾原之变的,甚至跟爷爷德宗一样,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连国内的武将他们都不敢相信了,更何况是吐蕃?
只是三州之地实在太诱人,而且这一次他也吸取了教训,咬死了不给好处就不和谈,所以也不怕他们是扯幌子。
不过这么一想,李纯也就明白李吉甫的意思了。
若说之前,大唐君臣只是怀疑吐蕃在扯幌子,那么这一回,结盟的事能推动得这么迅速,就说明他们确实不是真心要给出三州之地。
倒是现在这个条件,虽然好处不多,但更合理,谈成的可能性也更大。
所以这时候不能再想什么三州之地了,要不要答应,只取决于大唐想不想和谈。
李纯当然是想的。
虽然登基之后,他便以强硬的手段镇压了刘辟、李琦等藩镇,朝野之间军心大振,一扫贞元以来的昧暗,但是李纯自己心里也清楚,被自己干掉的这几个家伙,虽然也号称是藩镇,但都只是小角色,真正的硬骨头根本都还没碰呢。
安史之乱平定后,代宗为了能够尽快稳定局势,将安史集团的降将就地加封为节度使,从此范阳、成德和魏博这河北三镇,军政事务接掌控在节度使手中,连赋税也截留自用,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国中之国。
有三镇珠玉在前,其他方镇自然有样学样,虽然大多没有河北三镇那么豪横,通常还是要借助朝廷的任命来镇压下面的骄兵悍将,但自行任命属官和截留赋税渐成惯例。
所以如果无法撼动河北三镇的利益,那所谓的削藩也就只是做个样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