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师夷长技以制夷”
这七个字,尚且不为大多数人多知。
------------------------
林玉婵平复心情,将折扇收起,笑着回答赫德的问题:“赠折扇的这位中国人,必定对您很是信任。”
不然,朝着一个洋人嚷嚷什么“制夷”
,这不讨打吗。
赫德笑道:“去年我上京斡旋阿思本舰队之事,认识了总理衙门大臣瓜尔佳文祥。
他对外国的东西很好奇,也很喜欢我。
扇子是他赠我的。”
当然,这里面还有林玉婵一点小小功劳:靠着她一点馊主意,赫德转变策略,转而跟大清官员一起“以夷制夷”
,各取所需,才得以凯旋而归。
赫德简单提一句往事,不再赘述,免得她居功自傲,再跟他蹬鼻子上脸。
“大清朝廷正在酝酿现代化改革。”
赫德小心选择措辞,有分寸地透露着朝政动向,“我上了奏折,提出用海关税银,建立专门的外语学院,培养外交人才——毕竟像林小姐这样无师自通的语言天才是少数中的少数——他们同意了,开始着手办理。”
林玉婵心里砰砰直跳,小声说:“同……同文馆?”
《天津条约》规定,未来大清与各国的条约,需以英语、法语为正本,不能使用汉字,因此必须培养足够的外语人才,来应付日益繁重的外交事务。
于是,清政府开办同文馆,为中国近代最早成立的新式教育机构。
——这是历史书中的总结。
赫德惊讶:“看来已经搞得小有名气了。
可惜,别人对你提到它的时候,并没有顺便提到我的名字,对吗?”
林玉婵诚实地摇摇头。
同文馆,后来的京师大学堂,北师大、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好像确实没听说过,这些学校的校史里有罗伯特·赫德的一席之地。
“他们拿了我的关税银子,转而把我丢在一旁,说这尽管不是正统经学堂,但也是大清的学校,不许我介入校务。”
赫德忽然从办公椅上站起来,双手攥拳,语调渐渐变成愤怒的爱尔兰腔,“我去信抗议过几次,但你知道他们的效率,一封信好几个星期,电报线也不肯架,一个最低等的官差也鼻孔朝天,需要用银子不断抽打才肯对你上心——也许是故意的。
文祥禁不住我的催促,但他能给我的答复也是——过一个月再给我答复。”
赫德的办公桌上堆满了纸张。
写了字、揉皱了的信纸,表明他为了这事已经心力交瘁。
林玉婵欠身,用目光表示深切同情。
无怪赫德今日选她当沙包。
在同文馆的话语权上,他也是在“竞标”
中被落选的那个倒霉鬼。
她顺着他的话说:“看来是真没办法了。”
赫德微微冷笑。
他怎么会就此轻易放弃。
“文祥的夫人,如今在上海。
我不知道她来干什么,但她会待一个月左右。
我的情报告诉我,文祥夫人是个才女,他很注重她的意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