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像她们这种,去当女教师、教女学生,也算符合社会规范。
因着家里缺钱,长辈们也就同意。
莱克小姐幼年来华,跟姆妈学了一些简单吴语,刚好够和学生沟通。
康普顿小姐还有一些其他的考虑:她想做事业女性,但父亲已经开始张罗让她回英国相亲。
她于是立志攒钱自立,给报馆投稿还嫌不够,又几乎是命令林玉婵,给她留一个女教师的名额,而且绝对不能拖欠薪水。
“亲爱的小姐,”
林玉婵好言相劝,“你就算再做十年女教师,也攒不够离家出走的盘缠啊。”
康普顿小姐答得十分有哲理:“那也比一文钱不攒要强!”
……好吧。
外教难得,有人愿意来,林玉婵谢天谢地。
好在这外教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从字母开始教起,有耐心就够了。
学校规模小,不需要什么行政人员。
林玉婵做了“总办”
,相当于总务处主任,张罗各种后勤;郜德文由于是金主,于是请她做监督,给新学校冠名。
郜德文开始有些难为情:“德文书院……不太好吧?”
毕竟不是沽名钓誉的人。
而且女子闺名到处张扬,就算是郜德文这种家里不怎么讲礼教的,也觉得很别扭。
林玉婵想了想,也表示同意:“对,容易产生歧义。”
虽说现在德国尚未统一,在大清境内寂寂无名。
但几年以后,上海大概会出现大批德商、德国洋行、德意志领事馆……这里再办个“德文书院”
,教的是英文,属于挂羊头卖狗肉。
而且按照当时江南的传统风气,小学称“蒙学”
,中学称“中斋”
,大学才叫称“书院”
。
虽说上海人民没那么严格,但“书院”
太高调了,容易招风。
郜德文拍板:“取咱俩的名字,就叫‘玉德女塾’。”
林玉婵慌忙推辞:“别把我放前头啊。”
“德玉不好听。”
女侠态度坚决,林玉婵只好听金主的话,默默暗笑。
玉德女塾……听起来像是教女德的。
挺好,这名字规规矩矩,安全。
于是花十两银子,请名士写个匾。
建校之日,到场庆贺者五六人。
郜德文的五百两预算,花出去一百有余,大部分是教师的束脩,其余的,林玉婵设立专门的账簿暂管,坚决不挪用。
玉德女塾第一届学生共八人。
除了郜德文,还有两位年轻姨太太,都是嫁了洋人的本地女子。
其中费太太的丈夫生意繁忙,为了拴住丈夫的心,决定自习英文,以利沟通;而沙太太的丈夫早已回到英国,并且带走了他们的孩子,去英国接受教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