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当然他始终不懈努力地推销他的“外派留学生”
计划,每年都要找机会提上一两次。
但不是经费紧张就是上官无暇,要么就是有人丁家干脆把他忘了……就这么一年年蹉跎,直到去岁,运气终于眷顾,又或者是上面的官员实在烦了他了,于是两江总督曾国藩和江苏巡抚丁日昌联衔入奏,请朝廷“采择条陈而实行之”
,批准在上海成立“幼童出洋肄业局”
,待时机成熟,便可赴美。
林玉婵还在参观呢,徐建寅已经飞奔到那一柜子英文德文原版书,如获至宝地翻着里面的图,很快就跟英国学者傅兰雅聊了起来。
当然严格来讲,此时的学者也没有所谓“待业”
的说法。
就算暂时没人雇请,也不会荒废学问,而是自己在家著书立说。
几个自梳女反倒疑惑:“什么赔偿?休假了工钱从哪来?”
她这哪里是做买卖。
闲事越管越多。
才二十岁,过得比他这个洪门首领还忙。
明天又是战斗的一天啊。
同席几个人笑起来。
哗啦啦,一个浓妆艳抹的老太太晃着满头首饰大笑。
口脂明晃晃,舌头红彤彤,像刚吃了三斤红心火龙果。
容闳招来的三十个男孩,粤籍十居八九,其中半数来自容闳的家乡广东香山,是容闳拉下脸皮,敲锣打鼓搞了一次“衣锦还乡”
,才忽悠来的同乡子弟。
可见当时大清风气之保守。
而林玉婵的十五个女生,大多数也都是广东人,并且清一色全是无根浮萍,不是被拐的就是孤儿。
这可绝对不能如实上报,于是紧急拍电报回沪,动用各种人际关系,请一些中产家庭把她们收为“养女”
,再造祖宗十八代,取得“父兄”
的签名允许,才能上岸。
林玉婵在香港买了一堆近日报纸,每日阅读分析,寻找博雅的新商机。
余下的时间跟女生们混混熟,教她们缓解晕船的法子。
走廊里有船工呼喝。
奔上甲板一看,林玉婵吓一大跳。
一艘大得多的木质蒸汽明轮船半隐在晨光里,挂着大清龙旗,船首漆着名称“恬吉号”
,朝着“伊敦号”
扬起黑黝黝的炮筒。
林玉婵听完众人七嘴八舌的说法,心里像是塞了个炼丹炉,气得随时爆炸。
w,请牢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