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专司修炉子?”
鲁锦闻言顿时诧异地问道。
张虹立刻解释道。
“正是,这官冶的炼铁高炉,阔二尺,高两丈,以砖石砌筑而成,内搪火泥,建好后要先烘炉七日,待炉内完全干透,炉膛红热,再填焦炭、铁砂与石灰,一座铁炉每日出铁六次。
“因这炉膛火泥不耐灼烧,故而每七日需停炉一次,需要重新修补炉膛,才可重新使用。
“小人便是专司修补炉膛的。”
鲁锦闻言这才明白过来,修高炉他知道,高炉也是有使用寿命的,刚建国那会,苏联援助的高炉技术,寿命就只有一百炉,每出一百炉铁水,就要停炉检修一次,修补里面的耐火层。
只是他没想到,元朝就已经发展出了专门修高炉的工种。
按照张虹的说法,每个高炉每天出铁六次,七天停炉检修,那就是只有四十炉左右的寿命,技术不算高,要是把耐火砖搞出来,估计还能提升一些寿命。
难得碰到这个时代的冶金大佬,鲁锦又问道,“我听说前宋炼铁时就有水排鼓风,你们官冶用的是何种鼓风之法?”
“也是水排鼓风,此法极为省力,大帅有所不知,此法早已广为传播,至少在江南,都是用这种法子。”
张虹又介绍道。
“哦?那水排鼓风究竟什么样,我只听过,却从未见过。”
“就是做个大些的皮风囊,以水车驱动,来回拉扯皮囊鼓风。”
“.”
鲁锦闻言一阵失望,他本来还以为水排鼓风有多厉害呢,原来还是那种手风琴式的皮囊鼓风机,于是又问道。
“这皮囊鼓风,只有挤压皮囊时才能出风,为何不用木制风箱呢,推拉都能出风,岂不是风量更大?”
“这,大帅有所不知,这木制风箱小人也见过,但大多都是打铁的铁匠铺在用,以人力推拉,若铁冶无水车可用,当然也能用风箱,就是没有水排省力,要多用几个人手。”
张虹再次解释道。
鲁锦点点头,这又是一个可以改进的点,如果能造个大型的木头离心式鼓风机,用水车驱动,再配合蓄热室,应该还能把炉温提高一些,并且降低燃料消耗。
然后他又看向付氏兄弟,“你们兄弟二人呢?有何擅长?”
付世才当即道。
“回大帅,小人擅长配料,能看这铁矿和焦煤成色,这炉内需投料多少,每次出铁多少,小人都有把握。
“我兄弟擅长观火候,灌钢和炒钢的火候,他都颇为擅长,每炼十炉,能成七八次。”
好家伙,一个高炉修补工,两个炉前工,算是把这冶铁炼钢的流程都凑齐了。
“好好好,等这炉子搭起来,我倒要看看伱的本事,倘若有真材实料,我定有厚赏。”
“多谢大帅。”
付世才连忙欣喜道。
鲁锦又看向剩下三个铸铁匠人,对他们问道。
“我想铸造一种千斤重的大火铳,内阔三寸左右,外阔半尺左右,长六七尺,你们平时铸铁多用何种技法?可曾铸造过这么大的铁器?”
名叫沈安的匠人当即答道。
“回大帅,小人曾铸过一口上千斤的铁钟,所用为泥范铸造法,敢问大帅说的这火铳,可是个大铁管?”
“正是,就长这种样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