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腊月的京城已经很冷了,颐寿堂里却暖和得连斗篷大氅都穿不住。
脱下来的斗篷有丫鬟不知道拿哪儿去了,谢九九牵着阿满绕过各处里外的屏风,这才终于见着了关家的老太太庞氏。
庞氏去年刚过了七十大寿,裴元和谢九九还专门托人送了礼物来京城。
这会儿看着坐在罗汉榻上的庞氏,谢九九并不觉得多么陌生,反而借着请安的时候,还仔细打量了一番。
人生七十古来稀,过了七十岁的老太太满头银发,脸上的皱纹也很深。
要是没有这般雍容华贵的打扮,跟容县那颗大树下的老太太,也差不了多少。
这样的念头不过一瞬,谢九九进府前的那点儿紧张就散尽了。
领着阿满给庞氏这个老太太磕头请安过后,谢九九又被庞氏身边的老妈妈领着认了一通人,收了好些镯子玉佩做见面礼,才算周全了礼节。
这样的场合,最会说最能热闹的一贯是冯氏,先是拉着谢九九夸了一通,紧跟着又把阿满给抱了过去。
一向能说会道的谢大娘子这会儿在冯氏跟前竟是有些插不上话,只能挨着关令仪坐下来,看向自己的婆母关令仪,冲她笑得殷勤得近乎谄媚。
“别怕,知道你肯定不习惯。”
关令仪也不跟她来虚的,腾出一只手在她手背上拍了拍,“等住上几天,熟悉了也就习惯了。”
第85章第85章亲戚往来
“过几日便
是腊八,等过了腊八各处衙门就该陆陆续续休息了。
这几年你寄过来的文章你小舅舅都留着,编辑成了文集,等得了空让他带着你去拜见翰林院的严学士和吴大人。”
在关如璋的设想里,不管明年春闱裴元考得如何,只要得中进士就必定要入翰林院。
先在翰林院里待上三年,之后家里会尽全力让他留在京城为官。
“你跟你表兄不一样,他们出生没多久就跟着府里回了京城,没吃过亏不知道给老百姓当官到底有多难。
朝廷历来又一直都有不历州县不拟台省的说法,故而放他去任上历练。”
而裴元从小就在容县长大,前几年又已经在县衙里帮着做了许多文书类的事情。
不管是人情往来还是民生经济,他心里多少有个底儿,不是那等从小锦衣玉食不知民间疾苦的人。
他跟正经的关家少爷之间所缺的,就是个正经八百的好出身。
出身得靠履历来弥补,关如璋给外甥谋划的路子便是先入翰林院拜名师,最好是在翰林院把资历熬足,在圣上和东宫跟前都挂了号,再出去外任历练。
去的地方偏远一些也无妨,等攒够了资历到时候再回京城,那路子就宽敞了。
关如璋的安排绝对算得上用心,便是裴元一时间也挑不出个不好来。
只有一旁的关宁业没忍住轻轻嗤笑了一声,随即又不说话了。
而另一边的关如琅一听要去严学士府上,当即就摇摇头,一副‘我才不去触这个霉头’的样子。
“严学士那边要去大哥你去,我不带着元哥儿去找不痛快。
前些日子二郎带着冬至礼上门,人家连面都没见,何苦再让元哥儿去受这个气。”
“那是这个孽障不争气,如何又能怪严学士不见。
当年若是他能好好在国子监读书,如今……”
“罢罢罢,好好的日子又说这个做什么。
父亲若是要当着表弟的面数落我,干脆我今儿就回衙门里住,您眼不见我,我也跟着心不烦。”
书房里除了裴元和关如璋、关如琅,还有大房的老二,关如璋的二儿子关宁业也在。
他比裴元大六岁,过完年就正经是而立之年的人了。
那年裴元送关令仪回来只听说有关家有个不愿意正经考功名,反而半路出家去习武还入了锦衣卫的二表哥。
当时关宁业不在京城,听说是锦衣卫有什么公务出京去了。
这次见到了,才明白为何当时关如璋只要一提到自己这个二儿子就没个好气。
关宁业长得标致,或许是近年来一直习武,身板子要比裴元更壮实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