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可各家因此造成的损失、还有被连累到的人,殿下难道不该给我们一个交代吗?”
混在人群中的谢举见不少人听到“临川王”
三个字就生出了退意,连忙在他们反悔之前开口。
“这里不少俱是萧氏宗亲,这既是国事,又是家事!”
谢举此话一出,许多被煽动的脑子已经大热的宗亲们立刻叫了起来:“没错,按辈分本王还是临川王的叔叔呢!”
“他萧宏在京里一人独大惯了,但咱们也不是任人轻视的贱民啊!”
临川王的跋扈不但让许多士庶看不过眼,一直在皇帝面前争宠的宗亲们也是一样,这时候略一撩拨,立刻嚷了起来。
宗室先开的口,这些高门清官们也不怕再被当出头鸟打了,原本退却的心思立刻又动了起来。
“就是,临川王富可敌国,赔偿我等损失难道过分吗?”
“就算他不伏法,至少要谢罪吧!”
萧统原本已经用临川王的名字压下了不少喧闹之人,可此时人群里一声质问就成功又让许多人锲而不舍的追责,这样的口才和心计让人不得不注意,萧统眯起眼,往人群里看去,正巧和看向自己的谢举对上了视线。
谢举并没有避让太子的视线,反倒微微一笑,神情从容。
这一笑,让萧统一怔,脸上出现了意外的神色。
谢举其实和他是有渊源的。
虽说谢家自刘宋之后声望已经大不如前,但世家谱学之中,还是公认第一等门阀为王、谢,高门无不以与王、谢联姻而为荣。
谢举则是上代谢氏家主谢览之弟。
谢览曾担任吴兴太守,后任吏部尚书、侍中,因为风度出众,政绩不俗,皇帝一直重用他,所以谢举起家就是秘书郎,后来又被委任了太子舍人。
但那时候萧统还没到知事的年纪,只是个牙牙学语的孩童,而谢举这个“太子舍人”
也不过是个清贵的虚职,两人并无什么交集。
后来谢举历任秘书丞,司空从事中郎,谢览英年早逝,他继任了侍中,“太子舍人”
的官职依旧还是虚职。
那时候太子已经十岁,他应当开始接触太子为日后辅佐他做准备,可这时朝中却一纸调令,将他任命为宁远将军兼豫章内史,去治理地方了。
直到今年年初,他才又因政绩卓越而被调回京中,,复入为侍中,领步兵校尉,这步兵校尉也是虚职,他手中其实并无兵丁,但因为有这个可掌兵权的官职,反倒不好和太子接触。
谢举这个太子舍人是有名无实的,但并不代表萧统对谢举一无所知。
萧统自幼被立为太子,更喜欢“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
,所以他身边招揽了一大批有学识的士子,经常在一起讨论学问。
但他知道,自己需要的不仅仅是会诗词歌赋的读书人,还需要谢举这样精通官场、地方上的规矩,有才干和阅历,而且身份高贵的能臣辅佐。
朝中不是没有这样的臣子,但这样的臣子大多位极人臣,只向皇帝效忠,即便对萧统表现出的好意表示出乐于接受的态度,可是真正能帮到他、为他出谋划策布置大局的,几乎是没有。
所以谢举一回京时,萧统也曾向他表现出“招揽”
之意,毕竟他起家时曾担任过自己的“舍人”
,如今若是他愿意,再进一步晋升个“太子庶子”
甚至“家令”
的地位也不是不可以。
这并不算是出格,大部分人升迁后曾经的虚职也会加官,这是只是为了待遇上更加优厚而已。
只不过谢家并不缺这些俸禄,并没有向朝廷提出“加官”
。
但不知为何,那时的谢举虽然接纳了他的好意,却没有加官,也没怎么和东宫接触,而是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接触京中的故交旧吏门生,重新熟悉京中的环境,凭借他谢览之弟、谢家郎的身份,在离京数年之后,又站稳了脚跟。
萧统并不是强人所难之人,谢举没有表现出对东宫的兴趣,他也就没有再勉强,平日里依旧做到了太子对臣子的礼节,没有因此对他生出心结。
可绝不会为了一点府中的损失在人前吵嚷的谢举,却公然地挑拨起了已经安静下来的气氛,而且有将此越闹越大的嫌疑,为何?
正因为带着这样的疑问,萧统没有再用临川王的身份和父皇的迟疑做借口敷衍臣子们,而是谨慎地分辨着其中的各方声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