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
楚铁粗犷的脸上露出疑惑:"
先生,秦王诏书上说泾水水患严重,但我看这水势平缓,也无决堤溃口,何来水患?"
李明衍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从腰间取出一个白玉小瓶,小心地装了些泾水,又走到渭水边同样取样。
随后,他从包囊中取出一个奇特的小装置——那是他用现代原理但古代材料自制的简易浊度测量器。
这装置由三部分组成:底座是一块打磨平整的青铜片,中间立着一根细长的玉棒,顶端则是一个精巧的铜制转盘,上面刻着细密的刻度。
李明衍将泾水样本倒入底座边缘的凹槽,轻轻旋转顶端的转盘,只见玉棒缓缓下降,直到其尖端刚好被水中泥沙遮住不见为止。
"
这是何物?"
魏般忍不住凑近观察,眼中充满好奇。
作为饱读诗书的文士,他对新奇事物总有无限探究欲。
"
此乃测水浊度之器。
"
李明衍耐心解释,"
水越浑浊,玉棒入水便越浅,刻度数便越大;水越清澈,玉棒便能沉得越深,刻度数越小。
"
孙章摸着胡须,赞叹道:"
妙哉!
老朽打造水工器具数十载,却从未见过如此精巧之物。
"
"
先生,此物可是东海奇术?"
邓起小声问道。
他是四人中最年轻的,对"
方士"
手段颇为好奇。
李明衍微微一笑:"
非也。
此乃格物之道。
自然有其规律,人只需仔细观察,便能掌握。
比如水之清浊,本就可用目测,只是肉眼观察难免有误,故而制此器,使测量更为精准。
"
"
先生此言,颇合《墨子》中仪器之说。
"
魏般恍然大悟,"
《墨经》中不是有云以目视目,必不自见;委照以镜,则得亲见其面?先生这是以器辅目,确为精巧之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