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根据我的计算,分水堤与水流方向成35度角最为理想。
"
"
35度?"
众人一片哗然。
李明衍心里一惊,不好,当时的人不是用这种现代数学词汇。
他用木棒在沙盘上画出了角度的示意图,却发现很难精确表达角度概念。
正当他茶壶煮饺子有嘴倒不出的时候,魏般站起身来,引用《周髀算经》中的勾股之法:"
先生所言,是否是三四五之数。
若鱼嘴与江岸成此比例,当为上选。
"
李明衍恍然大悟。
古人用勾股比表示角度,三四五三角形正好形成一个约为369度的角,与他想要的35度相差无几。
"
妙哉!
"
李二郎拍案叫绝,"
如此一来,也很便于施工测量。
"
孙章老爷子再次出妙手,做出模型。
李冰带领众工匠前来观看实验。
模型虽然简陋,但结构精妙——上游引水入槽,中间放置可调节形状的分水堤,下游设有刻度水池测量流量。
"
请看,当分水堤与水流正面相抗时"
李明衍调整分水堤形状为正面迎水,放水入槽。
水流猛烈冲击分水堤,激起层层水花,堤身剧烈摇晃,眼看就要被冲倒。
"
再看,当分水堤按商周三四比设置时"
他重新调整形状,再次放水。
这一次,水流顺着分水堤平滑分开,几乎没有激起水花,堤身稳如磐石。
更令人惊叹的是,两个接水池中的水量比接近三比五,形成一种和谐的分配。
"
再将形状调整为其他样式"
李明衍连续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形状不同,结果各异。
唯有按商周三四比设计的分水堤,效果最佳,堤身受力最小。
实验结束,在场众人无不惊叹。
李冰也深为震撼,但仍有疑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