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进行农业活动的人,一般也是保守、落后、愚昧的形象。
但在这个时代,农业毫无疑问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
最多也只能说,它的上限和下限差别巨大,而绝大部分地方显然都和这个上限无关,其原因也是因为技术不足。
等庄稼长出来后,并不是人们印象中一排排,一垄垄,整整齐齐的样子,而是杂乱无章,不但密度不匀,不同植株之间也会互相干扰,导致通风不好,采光不均匀,浇水的效率也很低。
所以,要提高农业的水平,首要的就是传播知识。
历法也是这些知识中的一部分。
相反,在缺乏知识的情况下,农业水平可以落后到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步。
比如英国近代的所谓农业革命,就起始于当地人学会了先用木棍在地上戳个洞,然后再放种子。
这其实就是“刀耕火种”
里头那个刀耕,但是没人教的话大家就是不会。
至于农业革命的核心,则是18世纪后期,出现的铁犁和播种车。
这种条件下,当地农业水平自然也低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粮食收种比常年停留在1∶2到1∶4的水平。
写成唐诗,就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两颗子”
,真饿死了可能才是正常情况……
像现在这个村子,最重要的地方就是教堂和学堂。
这里不止是举行祭祀和教育小孩,也是传播各种重要知识的场所。
别说平民,连贵族都尽可能不想在岛上待,因为那里的物质条件一直过于穷酸。
当年,基辅大公“智者”
雅罗斯拉夫执政的时候,曾经安排公主与英格兰联姻。
不过老大公一直关心女儿的状况,后来还专门写信给她,说英格兰的伙食似乎很糟糕,问她能否习惯。
能让罗斯人都觉得吃的太差,可见当时那边是个什么鬼情况。
没有人生下来就具备生产的技能,种田当然也不是天生就会的。
哪怕是斯拉夫人,也得跟着长辈进行学习。
而且,技术越高,需要学习的东西就越复杂。
到了一定程度,就不再是仅靠简单的口耳相传就能学会,也不是只靠自己摸索就行的了。
这些系统的知识,必须有专门的人研究,经过专门的整理,然后让大家学习,才能尽可能地提高效率。
哪怕是制度松弛的元朝,都有《通制条格》之类的官方文件,规定农田、水利、树艺、渔畜、教育等各种农业政策和规范,写明各种作物应该怎么种、种多少合适之类的事项,连如何搭配的问题,都要细致地进行筹划和规定。
哪怕缺乏对基层的管理能力,这些事情也不能不做,因为在传统意识里,这就是朝廷应该做的事情。
你不做,那就可能有别人来做了……
当然,想要真正落实这些,切实提高农业的效率,就确实需要一个有力的执行体系了。
更直白地说,朝廷需要能稳定地管理到地方,而且影响力越深入基层,越能把这些技术贯彻下去,就越能提高效率。
在古典时代,还需要极限动员的时候,这些规定就更加细致。
秦国的法令里,连一块田地播种时,不同作物各自要多少种子,官府都有明确的数据,要求民众尽量遵守。
当然,这种方式,对朝廷和官吏的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放在地中海这边,就想都别想了。
英格兰人后来甚至总结出了一个奇怪的结论,认为应该主动推动兼并,这样,有钱有地的大地主才能进行集中管理,有条件采用更好的器械,推行技术革新。
但实际上,推行技术革新,管理当地农业,本来是官府的工作。
农户无力采购的牲畜和农具,也是官府租借乃至直接下发的。
这都是战国时代就有的政策,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学不会。
而常年把官府的工作丢给贵族和豪绅,结果可想而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