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我们现在,就在给他们补课呢。”
郭康摊摊手:“欧洲民间的情况,连战国时代都不如。
罗马的根基就在于军队,但按他们这个状况,连军队的组织,估计都做不好。”
“我朝建立以来,才开始在罗马推行基础教育。
原因也很直接,因为我们最早其实就是给人筑坝、种田的,要是不进行简单的教育,当地人连怎么种地能种好都不会,连施工的图纸和各种指标都看不懂。
后来,等规模大了一些,那些教育工作,也几乎都是我们借助军团来完成的,否则,都没人能进行文书工作,甚至都不认识军令。”
“一直到现在,在罗马尼亚的农庄,都是我们在用行政手段,强行推动教育,派遣退役的军吏去教书。
说白了,他们这就是缺少一个孔夫子,而且也一直没人能补上。
最后,只能让我们给他们补古典时代就缺的课。”
“我们这几个家族,之所以能维持下去,其实并不是靠割据和垄断官职,而是因为这边的人缺课太多。
这种环境下,投靠我们,就能得到更好的资源。
我们其实和汉朝那些世族一样,靠的是掌握一门经学来保持地位,只不过我们的‘经’比较杂,包括了军事、工程等等各方面的知识。
而这些门生故吏,则围绕着我们进行国家管理,双方互利互惠——其实也是没办法,谁让这边的普通人,缺的实在太多了。
这都几十年了,我们罗马的基础教育水平,也还是这个凑凑乎乎的状态呢……”
“相比起来,中原那边的基础实在是太好了。”
他叹了口气:“我当初听古人感慨,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觉得是不是吹过头了。
但了解了泰西的情况,才感觉这样的人真的难得。”
“是这样啊。
我之前都没想过这个问题,总感觉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史恪承认道。
“多借鉴一下历史,总是没错的。”
郭康评价道。
“当年孔夫子去成周进修,从周天子的图书馆里,抄走了一批作品。
按理说,这本身就是违反礼制的,他却明知故犯,不知怎么说服了图书馆的管理者,把这些典籍传入民间。
后来王子朝之乱,周王室的典籍从此散轶,这批带出来的部分反而流传开,成了后来的教材。”
“之后的诸子百家,很多都接受过儒家的教育。
他们采用的文献,也都是源自周王室的经典。
所以即使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大家的基本思想也是相同的,都在追求礼记所说的‘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后世历史的发展,也正是这个方向。
而希腊这么多先贤、哲人,却始终没有做到。
他们空有普罗米修斯的神话,却没有这一群文化上的‘盗火者’啊。”
“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没能实现政治理想,一个逃亡,一个身死。
但荀子的徒弟们,却比亚里士多德的徒弟们,创造出了更加深远的影响。
我在想,是不是就是这个原因。”
他转头对欧多西娅说:“你能想到黄巢出现的问题,对历史应该已经琢磨得比较深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奇怪的想法?”
“要是历史经验也没法解决问题,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没教过怎么办呢?”
欧多西娅问。
“那你自己研究啊。
我不就也在自己研究么。”
郭康回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