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据说厄歌莉娅亲自教会了罗马人,让他们知道了月亮的周期,以及年份、月份之间的差异,并且指定了一些特殊的神圣日期。
自此,罗马人才学会了如何置闰,以对齐月份和年份。
有人认为厄歌莉娅是努马虚构的,以此给他的政策提供合法性。
也有人认为她大概是个来自希腊地区的有文化女人,给当时和蛮子没什么两样的罗马人,带来了这些知识。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罗马的很多文化成果,确实是受到希腊的影响。
努马死后,没有按照当时的习俗火葬,而是和他的书一起,埋在了山上的陵墓里。
到罗马共和国后期,有农民偶尔发现了努马的墓葬,在墓里找到了一批拉丁文写成的宗教和法律书籍,还有一些希腊文写成的哲学作品。
元老院得知后,把拉丁文作品都保留了下来,烧毁了那些希腊文的部分。
可能是“罗马学习希腊”
这个事,就比较尴尬吧。
当然,从结果看,罗马人的文化水平,在那个时候,依然不太行。
努马历一口气用了将近七百年,到最后已经乱成一锅粥,罗马人自己也不会修。
按理说,这种历法,应该有固定的规则。
但罗马人似乎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只是简单地把置闰这样的重要工作,丢给大祭司。
哪一年置闰,什么时候置闰,都可以随意决定了。
而罗马大祭司这个职务,也和整个社会文化一样,宗教氛围并不怎么浓厚。
虽然名义上是个神职,但其实很多大祭司就是官员的晋升岗位。
在实际执行中,他们经常只看自己的派系和政治倾向,比如要是今年的执政官很合意,就会故意加个闰月,让他多干一段时间;要是执政官不是自己这伙的,那就别想闰了。
这样的结果,更是让历法陷入了彻底的混乱,以至于后世学者,都难以从他们的记录中,得知某件事的具体时间。
凯撒写高卢战记的时候,甚至出现过按历法还是三四月份,但其实已经入秋了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历法实际上已经失去意义了。
可能是因为自己都难以忍受,凯撒决定制定一部新的历法。
罗马人自己是没这个本事了,于是,他聘请了亚历山大的学者,根据埃及的太阳历,制定了后来被称为“儒略历”
的新历。
这个新的历法,相比之前肯定好了很多。
然而,它也遭遇了各种问题,从一开始就有了偏差。
这个原因还很弱智:制定新历的希腊和埃及学者,把历法教给罗马人的时候,告诉他们规则是“每隔三年置闰一次”
。
然而罗马祭司们依然缺乏专业水准,给理解成了“每三年置闰一次”
。
就这样,几十年间,整个罗马没一个人发现不对劲。
一直到屋大维当政了20多年,想起来去看一看,才惊讶地发现已经差了这么多了。
这种粗糙的维护水平,自然免不了会不断制造问题。
而且,这部历法的寿命,甚至超过了当年已经严重过时努马历。
这部古典时代的历法,从公元前45年开始,一直用到了紫帐汗国建立。
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也没人去设法换一个。
罗马人自己都没什么多余精力了,其他新兴的蛮族更是没这个水平,反正将就着用就行。
而且,因为罗马的瓦解,各地的历法本身,也处于混乱状态。
《春秋》的第一句,是“元年春,王正月”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