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制图工作由位于轮机车间楼上的“绘事院”
进行。
在洋员的指导下,绘图学生们一笔一笔详细地勾勒各种总分图纸,完成的图纸交由木模车间,“刻木以肖其形”
,制成全套模具。
再依照模具由打铁、铸造厂制成成品,最后在轮机车间里打磨、合拢组装。
在轮机车间组装蒸汽机时,隔壁的水缸车间也在仿造配套的两套锅炉。
1871年的春天,水缸车间首先报喜,两座方形低压锅炉成功制成,沿着从水缸车间通向船台的铁轨推出,吊装进了船台上的“永保”
船体内。
“永保”
号下水后进行航试,测得逆风逆潮时航速为10节,顺风顺朝时可达13节,与采用同功率进口蒸汽机的“万年清”
、“伏波”
没有多少区别,“船极灵捷平稳,机器搭配亦均合宜,与购自外洋无者异。”
从“万年清”
至“伏波”
再至“永保”
的短短几年时间里,船政的150马力轮船经历了完全按照外国图纸,用买来的现成舰材合拢建造,到自行更改设计,**制造,最后完全实现了核心部件的国产化。
蒸汽时代科技的结晶——蒸汽机,现在已经诞生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
看到盛宣怀郑观应惊喜交集的样子,林义哲也禁不住在心里感慨万端。
十年之前,中国尚在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焚毁圆明园带来的创痛中苦苦挣扎,而现在竟然摘取了蒸汽时代的桂冠,在全无近代工业基础的中国,这种成就无异于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带有一颗中国“心”
的“永保”
号大获成功,使得船政上下倍受鼓舞。
鸦片战争以来,从林则徐、魏源开始,感受到西方科技力量的中国人都梦想拥有和西方列强同样的实力,“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以此作为自强之道,但是大都通过购买“器”
来实施,很少有人敢于尝试看来无异于与虎谋皮的从洋人那里直接学习奥秘绝技的制器之法。
而船政通过对外国技术人员推行的一套有效的合同规范、金钱激励的机制,加之中国官员、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努力,终于成功的实现了这一梦想。
不久,在办理完了相关手续之后。
“伏波”
和“永保”
两船便在船政水手的驾驶下,搭载着盛宣怀郑观应以及招商局派来的接船人员,北上上海,正式加入到了招商局的运输船队行列之中。
此时的船政,在建造“伏波”
级的后续舰的同时,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着新式铁胁木壳巡洋舰的建造。
入夜,林义哲还在灯下拟着奏稿:
“……船胁必需天然曲木,内地无之,向运诸暹罗仰光等处。
闻该处近来此木亦少,所以西洋创易铁胁,以济其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