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钟楼里的时间修补匠老周第一次发现时间漏洞,是在钟楼第三层的齿轮室。
那天清晨五点半,天刚蒙蒙亮,胡同里还飘着早餐铺炸油条的香气,他像往常一样背着工具箱爬上钟楼,指尖刚触到那组百年历史的黄铜齿轮,就突然感到一阵异样的冰凉——本该咬合紧密的齿轮间,竟裂开一道细如发丝的银缝,缝里飘出的不是熟悉的机油味,而是1987年夏天独有的、混合着西瓜甜香与老槐树阴凉的味道。
“这可不成。”
老周掏出布巾擦了擦老花镜,从工具箱里翻出祖父传下来的青铜镊子。
这镊子柄上刻着细密的花纹,是民国时期的老物件,祖父用它修了一辈子钟楼,后来传到父亲手里,再到他这儿,已经陪了周家三代人。
他今年68岁,守这座钟楼已经42年,从梳着板寸、能扛着工具箱一口气跑上三楼的小伙子,变成了头发花白、爬两层楼就气喘吁吁的老师傅,却从没见过齿轮间出现这种怪事。
镊子尖刚碰到银缝,一股无形的力量突然拽着他往前一扑,老周只觉得天旋地转,耳边的风声呼啸而过,等他站稳脚跟,发现自己竟站在钟楼脚下的胡同里。
耳边传来邓丽君“甜蜜蜜”
的歌声,几个穿着喇叭裤、留着爆炸头的青年正举着双卡录音机,在胡同口的空地上扭动着身体,引得路过的大妈频频回头。
胡同口的小卖部挂着一块褪色的木牌,上面用红漆写着“冰棍三分钱”
,穿的确良白衬衫的老板正趴在柜台上,噼里啪啦地用算盘算账。
老周下意识摸了摸口袋,掏出的不是智能手机,而是一枚边缘有些磨损的搪瓷厂徽章,上面印着“工人先锋号”
五个字——这是他26岁那年,因为连续三个月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厂里特意颁发给他的奖品。
“老周师傅,您咋站这儿发呆呢?”
卖冰棍的老张探出头,手里还拿着一根刚拆开包装的绿豆冰棍,“刚不是说要去修钟吗?广播里正说中国女排拿冠军呢,大家伙儿都在听,你不去凑个热闹?”
老周这才后知后觉地明白,那道银缝根本不是普通的裂缝,而是时间漏洞,把他送回了36年前。
他顾不上怀旧,也顾不上听什么女排夺冠的喜讯,转身就往钟楼跑。
可刚踏上钟楼的青石板台阶,脚下突然一空,整个人像是掉进了无底洞,等再睁眼,已经回到了齿轮室,手里还攥着那根没化的绿豆冰棍,冰棍棍上还留着老张的指纹。
齿轮间的银缝还在,只是比刚才宽了些,飘出的西瓜香里,竟混进了一股刺鼻的消毒水味道。
老周心里咯噔一下,他太熟悉这个味道了——2003年非典时期,他因为感冒去医院,一进门就被这股消毒水味呛得直咳嗽。
接下来的三天,时间漏洞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离谱。
有时老周正在擦钟摆,手里的抹布还没放下,突然就出现在2003年的医院走廊里,耳边是护士急促的“戴好口罩,别乱走”
的叮嘱,身上还穿着当时医院发的蓝色隔离服;有时他刚端起茶杯,想喝口热茶歇会儿,转眼就坐在2010年上海世博园的长椅上,手里还拿着一张皱巴巴的沙特馆门票,远处的中国馆红得耀眼;最惊险的一次,他正在给齿轮上油,突然脚下的地面变成了泥泞的堤坝,耳边是洪水咆哮的声音,眼前是穿着救生衣的战士们扛着沙袋往前冲,他低头一看,自己竟站在1998年的抗洪堤坝上,脚下的泥土随时可能塌陷。
“抓住这块木板!”
一个年轻战士冲他喊,扔过来一块写着“人在堤在”
的木板。
老周下意识抓住木板,就在这时,他瞥见不远处的堤坝上有一道熟悉的银缝,他拼尽全力往银缝冲去,就在洪水即将漫过他脚踝的瞬间,他钻进了银缝,再次回到了齿轮室,身上的衣服还滴着泥水,手里的木板却变成了一块生锈的铁片。
齿轮间的银缝已经宽得能塞进一根手指,老周看着那道缝,心里又急又慌。
他知道,再这样下去,不仅钟楼会出问题,整个胡同的时间线都可能紊乱,到时候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
“得找帮手。”
老周坐在工具箱上,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个身影——林小满。
这姑娘是三个月前搬来胡同的,在胡同中段开了家叫“时光邮局”
的小店,店面不大,门口摆着两盆绿萝,天天坐在门口的藤椅上给陌生人写明信片。
据说她很神奇,能根据路人的模样,写出对方未来的样子,而且都很准。
老周见过她给隔壁王奶奶写的明信片,上面说王奶奶的孙子会在2024年春天带女朋友回家,还会给她买最爱吃的驴打滚。
当时王奶奶还笑着说“这姑娘净说瞎话”
,结果上个月,王奶奶的孙子真的带着女朋友回来了,手里还拎着两盒驴打滚,和明信片上写的一模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