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三)物质追求对精神生活的挤压数字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然而,在物质生活日益丰裕的同时,精神生活却面临被挤压的危机。
“内卷”
与“躺平”
成为当下社会的流行语,折射出人们在物质追求与精神满足之间的失衡。
在技术驱动的竞争环境中,人们被裹挟着不断追求更高的收入、更好的职位与更优质的生活条件。
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许多人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学习新的技术技能、拓展人脉资源,精神生活则被压缩到边缘。
书店里,成功学、职场技巧类书籍占据畅销榜前列,而文学、哲学、历史等滋养精神的经典着作却鲜有人问津;节假日,人们更倾向于选择购物、旅游等物质消费方式,而参与阅读、观影、艺术展览等精神文化活动的比例则相对较低。
精神生活的匮乏会导致个体精神世界的空虚与迷茫。
当人们将所有的价值追求都寄托于物质财富时,一旦遭遇事业挫折、财富损失等困境,便容易陷入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中,失去生活的方向与意义。
正如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言:“技术的本质是座架,它将人置于一种被支配的地位,使人遗忘了存在的本真意义。”
在技术主导的物质社会中,我们亟需重新审视精神生活的价值,寻找存在的本真意义。
,!
二、人文精神的当代价值:为技术发展锚定方向面对技术狂欢下的人文困境,重拾人文精神并非是要否定技术的价值,而是要以人文精神为技术发展锚定方向,实现技术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其内涵包括对人的尊重、对真理的追求、对美的向往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在当代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一)人文精神是技术伦理的“压舱石”
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但其应用却会对社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取决于使用者是否具备正确的伦理观念。
人文精神所倡导的尊重生命、追求公平、坚守正义等价值理念,是构建技术伦理的重要基础,能够为技术发展划定“红线”
,防止技术被滥用。
以基因编辑技术为例,这项技术在疾病治疗、农业生产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同时也面临着伦理争议。
如果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人类胚胎进行改造,以达到“设计婴儿”
的目的,将会打破人类基因的自然平衡,引发一系列社会伦理问题,如基因歧视、社会阶层固化等。
而人文精神所强调的对人的尊重与对生命的敬畏,能够引导科学家与技术开发者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在技术研发与应用过程中始终将人类的整体利益与长远发展放在首位,避免技术突破对人类文明造成威胁。
在人工智能领域,人文精神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伦理引导作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驾驶、智能客服、医疗诊断等应用场景逐渐普及,但同时也带来了就业替代、算法歧视、隐私泄露等问题。
人文精神能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同时,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权益?如何避免算法设计中的偏见,实现公平正义?如何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维护数据安全?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指引,只有将人文伦理融入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全过程,才能让人工智能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类的福祉。
(二)人文精神是创新创造的“源动力”
许多人认为,技术创新主要依赖于科学知识与技术能力,而人文精神与创新创造无关。
事实上,人文精神不仅能够为技术创新提供精神支撑,还能激发创新思维,为技术发展开辟新的方向。
纵观人类科技发展史,许多重大的技术突破都源于人文精神的驱动。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打破了宗教神学对思想的禁锢,人们开始关注人的价值与现实世界,这种思想解放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挑战了教会所推崇的“地心说”
,其背后是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与对权威的勇敢质疑,这正是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不仅依赖于严谨的科学实验与数学计算,还受到了古希腊哲学中“和谐宇宙”
观念的启发;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其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哲学中对时空本质的思考。
在当代创新实践中,人文精神的创新价值更为凸显。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跨学科融合成为创新的重要趋势,而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融合,能够产生新的创新点。
例如,设计学科将艺术美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创造出兼具美观与实用功能的产品;数字人文领域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研究文学、历史、艺术等人文领域的问题,为人文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与视角,同时也为技术应用开辟了新的场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