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还有江南兴修水利,战后武器装备的补充,殿下的册封大典……如今户部账上只有一百多万两银子。”
这笔钱听起来不少,可対偌大的一个国家来说,就太少了。
朝廷上下,这么多官吏宗室皇亲的薪俸都是个不小的数目,还有京城东西两大营,京城内几万将士的薪俸,都得需要钱。
武承东接的是一个烂摊子,短期内他也没办法想出有效的增收办法。
见周嘉荣面色不愉,琢磨了一下,武承东道:“殿下,若要增加国库进账,恐只有增税一途。”
如果周嘉荣没见过江南灾民之贫,西北世兵之苦,可能会真的同意加税。
加税两个字说起来多简单,上位者嘴皮子一张的事,但対广大可能勉勉强强能果腹的百姓来说,却无异是又在身上压了一座大山。
而以史为鉴,历代王朝走向末年,土崩瓦解,无不是土地兼并严重,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聊生,百姓无以为生,只能揭竿而起。
周嘉荣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只道:“武大人可换身衣服在郊外乡下走走,兴许会改变主意。”
武承东之所以能够提出这个建议,归根到底还是他不了解底层百姓的生活,又或是看见了却视而不见。
大臣如此,久居庙堂之高的天子看不到民间疾苦,耽于享乐,说出何不食肉糜的话就不足为奇了。
这话虽不是斥责,却让武承东心里一凛,连忙道:“微臣失言。”
周嘉荣没有多提,而是道:“我有一个主意,开放西北边关互市,与匈奴互通有无!”
此话一出,让武承东和孔祥胜都吃了一惊。
“殿下不可,匈奴人狡诈阴险,毫无信用可言,怎可与他们交易?”
“而且两族乃是世仇,我大齐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何须与那蛮夷之辈做交易。”
他们俩的反应都如此,就更别提其他大臣了。
対于匈奴,大齐不少人内心还是保持着一种高高在上的心态,看不起他们这种原始野蛮的生活方式,根本不屑于与其交易。
这代表了不少大齐士族阶层的看法。
商人倒是乐见开通边关互市,但他们没有说话权。
周嘉荣冷静地说:“卖总比让他们来抢好,而且我们可以卖他们更高的价格。
户部不是缺银子吗?开通几个互市,由朝廷把持,派兵保护进出的双方,并対所携带进去的物品征收重税,以缓解户部之困。”
匈奴人対互市的需求更紧迫。
因为他们缺少不少生活必需品,还有过冬的物品,相反大齐这边,対他们物产的需求大都具有可替代性,因此重税转移到货物身上,最后这笔钱也是匈奴人掏了,対大齐百姓并没多大影响。
孔祥胜和武承东都是会看脸色的人,见周嘉荣将方案都想好了,便明白,这事周嘉荣并不是临时想出来的,而是谋划已久。
陛下重病缠身,只余两个儿子,七皇子出身有污点,年纪又小,以后这天下迟早都是太子的。
他们俩一个属于中立派,一个本来就是太子一系,自然不会傻得为了这等不是特别要紧的事得罪未来的天子,给自己的仕途蒙上一层阴影。
于是武承东先改了口:“殿下此计也可,若能从匈奴人手中挖些银子补贴户部,增加税源,也能让国库宽裕一些。”
工部这两年是烧钱的大户,孔祥胜也道:“若能征收重税,从匈奴人身上扒下一层皮来,壮我火药司,亦是一桩好事。”
跟两人通好了气,次日早朝,周嘉荣便在朝堂之上,正大光明地提出了此事。
毫不意外,这个提议在朝堂之上引来了轩然大波。
上百年的仇恨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哪怕是通商,也有不少朝臣反対,理由都差不多,匈奴贼子,怎能卖东西给他们,又担心大齐之物会助长匈奴壮大,也有乐见匈奴人没盐吃,没铁锅炒菜,没饭吃饿死的。
朝堂上吵成了一锅粥,只有极少数有比较有远见或是无条件拥趸周嘉荣的大臣支持此事。
周嘉荣不做声,等他们吵得口干舌燥了才缓缓开口:“诸位大人可是累了,要不要喝口茶歇歇?”
“不用,不用,殿下,是臣等失仪。”
大臣们有些不好意思。
周嘉荣道:“好,既然你们说完了,那便轮到了我说。”
“开通西北互市,有以下几个好处。
一是可增加税收,这几年洪涝干旱灾害不断,多地粮食欠收,田赋减少,又逢多起战事,消耗甚大,以至国库空虚,但民生多艰,若贸然加税,百姓生活将苦不堪言,而开通西北互市征收重税,可增加一部分国库收入。
二,匈奴人南下抢劫多是冬日,缺衣少食,生存受到挑战时,生死关头,哪怕吃了败仗,没吃的他们还是会南下,与其让他们抢,不若开通互市,高价卖给他们,以分化他们,降低边境发生大规模战争的风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