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提过《元夕》,文也好不多耽搁:【再回来我们今日的这首《正月十五夜》上来。
也是巧了,同样是写上元,苏味道笔下,同样有一句传唱度最高。
】
她无意多卖关子,很快便道:【便是开篇“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句,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赞叹这一个“合”
字用得极好。
】
既说到这里,文也好顺着往下多问一句,亦是同屏幕前的观众们互动起来:
【在这首诗中,不知大家最喜欢的是哪一句呢?】
“同前人一样,我的确最喜欢首句。”
苏辙闻言,兴致勃勃地接了话,“满城星光与灯光相接,真真是一个“合”
字,写尽大唐风流!”
“还有那‘铁锁开’,只三个字,便如今夜我所见之景一般,将天子与民同乐的场景写得淋漓尽致。
纵使在几百年后读来,诗中欢快的节庆氛围依旧跃然纸上,不曾有分毫褪色。”
若文也好能听到这句,定会无比赞同。
或许这便是诗歌的魅力,无论何时何地何人读到,便有了跨越时空的能力。
口口相传的佳句,绝不会因空间的限制而打半分折扣,更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黯然失色。
苏味道毕竟是自家先辈,打开蒙以来,他的诗作文章,苏家兄弟皆耳熟能详,张口便诵。
自头一回学过《正月十五夜》,苏辙便格外偏爱第一句。
他给出自己的观点,接着扭头去问身旁的苏轼,“那阿兄呢?阿兄最喜欢哪一句?”
不等苏轼作答,苏辙自顾自地抛出猜想,“想来多半是同我不一样的。”
“你既已猜到,为何不再多猜上一猜?”
苏轼的目光落在光幕之上,望着文也好在提起诗歌时,盛满熠熠星光的眸子,便这样隔着千百年的时空场合,与她安然对视。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来去之间,走马浮尘,明月照人。
前有“明暗”
相照,后有“人马”
“追随”
。
这种过分工整严谨的对仗却让苏轼生不出任何反感,甚至被其中微妙的流动感拿捏得心痒痒。
他嘴角含笑,低低吟过一句不够,又开了口。
似是解答弟弟的困惑,又似回应小娘子的提问,轻声道:“我啊,最喜欢颔联。”
-
同一时期,两浙路,常州
不意会被主讲人忽然提问,正聚精会神观看光幕的郎君神色一愣,眉睫一闪,又很快回神。
他反应过来这个问题,稍加思索过后,竟是与光幕上的小娘子异口同声道:
&nbs-->>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