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按照过往的流程,冯芳觉得他只需要慢悠悠地饮下一盏炒茶,再吃两块糕点,随意翻开几份调研奏报,寻思着一天看一封应该刚好在三个月左右,这些大司农署的佐吏才能完成全国各郡的调研奏报。
但当冯芳才看到第二十五本的时候,刚喝完茶水吃完糕点,手中的糕点碎末还粘在手指上未及清理,就听大司农丞张纮说大司农署的平准令甄逸带着一众佐吏们竟然已将一应事务办妥了,而他还没来得及看完剩余八十个郡的调研奏报。
如这般情况比比皆是,这些老臣们也是要脸的,一回两回还好,次数多了,顶着年轻人们那从惊疑变得嫌弃,甚至是略带鄙夷的目光,他们也扛不住了。
拉不下脸继续磨洋工的老臣们,被这股风气裹挟着卷了起来,冯芳硬是熬了两个晚上看完了剩余八十封调研奏报,才算勉强挽回了自己这位新任民曹尚书在朝中的形象。
当中央朝廷都卷起来了,地方州郡县的官吏们可就苦了。
这些时日负责管控地方食盐价格以及兴修水利的民曹尚书冯芳甚至要求吏曹尚书梁鹄,将几个郡的郡守年度评价上打差评,理由是惰政。
刘辩估摸着,就这么下去,再过几个月整个大汉帝国从中央朝廷到地方州郡县乃至乡亭里,都会被迫卷起来。
而当朝廷上下都一起卷起来以后,那么行政效率也会迎来一场全面的提升。
天子很高兴这种新的朝堂风气,并表示这才是新朝该有的新气象,于是为了促进朝臣们的行政效率提升,决定设立官署食堂。
先前因为考虑到迁居至汉兴宫后,距离尚书台和兰台的距离远了些,因此刘辩便索性令高望清理出南宫东侧距离苍龙阙门最近的那两座殿宇,内部构架稍作修建改造,拆几扇木门,便可将之空出来供尚书台和兰台的御史们办公。
而因为不在兰台办公了,兰台也就重新恢复了御史台之名。
位于宫禁内办公的尚书台、御史台与三公九卿署仅仅隔着一座苍龙阙门。
刘辩令太官令在宫门外的位置设立一座官营食堂,从每位官员的月俸里扣除一石禄米作为伙食费,由食堂每日饮食。
此前的大汉并没有负责过官员们的饮食,都是到点了以后官员们下值回家里吃饭,或是就近在食肆里用餐,但有些人住得远,一来一去就耽搁了时间,哪怕是中午给官员们安排了休息时间,也往往得不到足够的时间休息,全都耗费在路上了。
起初不少官员对于天子搞什么食堂是有些反感的,尤其是俸禄最低的那些秩百石的佐吏,每月月俸800钱,谷4石8斗,对于百石的官员们而言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了。
不过当食堂中尽是宫中御厨烹制的菜肴之时,那些许怨念也就不复存在了。
吃的饭食都是精米,还有诸多肉食、鱼鲜和蔬菜,也有来自大汉十三州的各色菜肴,供本就来自五湖四海的官吏们享用许久未曾品尝到的家乡菜肴。
虽说是大锅饭,因此没有宫廷宴会上烹制的那般精美,但天子令御厨们烹制的乃是炒菜!
产量稀少的炒茶所用薄铁锅,配合精制的动物脂肪油所烹制的炒菜!
大锅炒菜的速度很快,出餐效率极高,几百人、几千人对于御厨们而言都不算什么。
但即便是大锅饭,这种史无前例的烹饪手法也征服了所有人的味蕾,就连三世三公之家的新任河南尹杨彪都表示“此味竟是人间所有”
。
除了精美的味道外,食堂用餐不限量,就是如典韦那般一人吃个五、六人份都无妨,饭后还有美味的水果与炒茶,只要不浪费即可。
官员们的早中晚三餐都可以在食堂用餐,早晨有新鲜的牛乳、羊乳和鸡蛋,配着各色早膳,下午的时候还能领到一份糕点和茶水,加班的官员还能享用精美的夜宵。
此外刘辩还为所有官员制定了差旅补贴,比如上个月前往大汉105个郡探查食盐售价和成本的佐吏们,都得到了与他们出行距离、区域相对应的奖金和与之匹配的休沐假期。
至于这些佐吏因为骑马而磨破大腿的医疗费则是没有,在刘辩之前的大汉就已经允许官员们前往太医署自行看病的。
若是不方便前往的还可令家仆请求太医署派侍医外出问诊,不用支付任何诊金和药钱,药材皆是从太医署的仓库里出,太医署的侍医还会定期外出为病人复诊。
同时,天子要求京中各台阁、署衙进行不记名投票,根据本署衙内记录的每个人每个月处理的事务总数,以及本署衙内部投票情况,进行综合评分,由天子和各署衙负责人共同评选出每个月、每一季度乃至每一年的“优秀官员”
和“优秀吏员”
。
如果是佐吏,一年内若是能得到三次“月度优秀吏员”
的称号,就能在明年初的时候升一级官秩,从秩百石的佐吏提升至本署衙内的秩比二百石级别,或是升两级官秩外放,前往某个下县担任县丞或县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