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事实证明,他们没有想错,因为随着朝廷设置官学的事情昭告天下,远在洛阳的刘继隆也在此时召见了群臣。
“朕决意恢复六科,将秀才科改为明工科,另将进士等科修改。”
洛阳贞观殿内,刘继隆将李商隐、刘瞻、萧沟等三相,以及韩正可、杨信等六部九寺都察院的官员召集于此。
近二十名官员坐在殿内,听着刘继隆的话,不免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这明工科的内容。
“臣同平章事李商隐愚钝,敢请圣训,明工科与诸科有何不同?”
李商隐开口询问,这令群臣稍稍安心,而刘继隆也解释道:“诸如造船、铸炮、制火药等各类官员,若有开明技术,均可以此科入朝为官。”
刘继隆话音落下,群臣便明白了这所谓的明工科是个什么存在。
如今大汉科举虽然未曾举办,但主要延续唐制,大致分常举和制举两种。
常举主要有进士、秀才、明经、明法、明书、明算等六科,其中以秀才、进士两科最重要。
秀才科为隋唐科举最高难度科目,要求通晓方略策五道,全通为上上等。
由于考试极难,经常也难以录取一人,以至于报考人数越来越少。
整个唐朝,一共也就二十九名秀才,故此最终在唐高宗时期废止。
秀才科后,便是难度第二难的进士科。
进士科考试内容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帖经,二是杂文,三是策问。
策问通常为时务策五道,考察对朝廷政策的了解和时政事务的对策。
秀才科与进士科的地位,通常为六科最高,上限也最高。
在二科之下,则是以与普通科举不同的明经科。
明经科有点类似于闯关,只有闯过第一关才能参加下一关考试。
第一关是帖经,第二关是试义,第三关策论。
唯有三关通过,经吏部考核后方能授官职。
虽然看上去很难,但却因为考试相对宽松,录取率较高而仕途上限较低,远不如秀才科和进士科。
在这三科之下,又有明法科、明字科和明算科。
明法科主要考察法律知识,选拔司法人才;明字科主要考察文字理论和书法水平;明算科主要考察数学和天文学知识。
这三科被视为“杂色入流”
,多任司天台、大理寺和刑部、礼部等技术类官职。
刘继隆新设的明工科,便是类似后三科的“杂色入流”
。
“臣吏部尚书郑畋愚钝,不知这明工科该如何科举,敢请圣训。”
从河南返回洛阳不久的郑畋,如今担任朝廷吏部尚书,而官员选拔需要吏部负责,他自然要询问清楚。
毕竟明工科既然主要以各类工匠技术为主,又该如何制定科考试卷?
他的问题令群臣纷纷颔首,而刘继隆则是解释道:
“诸如木匠、石匠、水工、铁匠、船匠、医匠各有技艺,但技艺大同小异,可令名匠出卷选拔为官。”
“日后诸多大学中,将专设工学,学子可学算术、化学、物理等科研造新物,利民者授官,无用者可鼓励。”
相比较其余五科,这明工科的情况令人捉摸不透,甚至有些像是闹着玩的,但这却是刘继隆最需要增设的科举。
如今大汉已经掌握火炮,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提高冶铁技艺,将火绳枪、燧发枪等物制作出来。
等到组建水师前往东边的美洲,继而获得诸多作物和橡胶后,便可以试图研究蒸汽机了。
设置明工科,开设工学,这些都是他在为日后汉家进入工业打基础。
“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