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刘继隆走下金台,张淮深见状不免道:“陛下居安思危,着实令臣佩服。”
“不过以陛下此前,莫不是要出兵讨平四方不臣?”
张淮深从刘继隆的话中感受到了他的战意,刘继隆也不遮掩,而是点头道:
“南边的大礼,北边的契丹、奚、党项和渤海,与其时刻防备,不如一鼓作气将其尽数收复华夏。”
“自然,如今天下灾情仍在,朝廷理应休养生息。”
“不过若是等到中原安定时,便是朝廷开辟疆土之时。”
“汝从河西而来,应该看到了某令人种植的棉花了吧?”
提起棉花,张淮深忍不住点了点头:“臣看过朝廷的棉花,不仅棉籽比西域的小,朝廷剥离棉籽的工具更是高超。”
“一亩棉花能产出三四十斤纯棉,可制二十余套棉袄。”
“将士们若是能穿上这种棉袄,寒冬巡防时,便是在外数个时辰也不会感到寒冷。”
“只是听闻朝廷的所种棉花数量甚少,不知多少年后才能使得北兵身棉袄,身披棉被?”
“呵呵……”
听到张淮深的担心,刘继隆主动开口道:“朝廷取南棉播种北方四年,眼下已有两千七百余亩。”
“只需五六年后,便可种棉百万亩,届时推广天下种棉,使百姓有棉衣穿戴便不是难事了。”
棉花推广对于大汉来说无疑十分重要,因为只有大汉拥有了足够的棉花,才能长期在燕山山脉和辽东地区、北庭站稳脚跟。
正因如此,刘继隆对张淮深解释之余,也不免开口道:
“朕已经令太子在疏勒种植棉花,只要南棉能在西域播种收获,届时汝可令万斤棉籽前往河西及西州各处播种。”
“只需十载,西域便是朝廷产棉要地,即便日后丝绸之路衰败,西域也可凭此富庶。”
西域气候十分适合棉花,屯户在耕种粮食之余,分心种一两亩棉花并不困难。
张淮深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因此他没有犹豫,直接颔首道:“臣谨遵旨意。”
刘继隆见他答应,随后也说道:“西域之地,疏勒、龟兹等地都适合耕种,但最适合耕种的还是昔年的弓月城(伊犁)。”
“只要能将关中十二万逆民发配西域,再不断筑城前往弓月城,待到弓月城开垦差不多,便能以弓月城养西域,而无需从中原运往。”
见他这么说,张淮深也点了点头:“弓月城如今为回鹘所占据,我军要向西进,必然要与回鹘交战。”
“若只是如此,臣倒也不惧,只是从庭州往弓月城去,足有两千里之遥。”
“十二万人若是沿途筑城,每隔百里筑城一座,也不过看看能到夷播海东侧,距离弓月城尚有八百里之遥。”
“且筑城之后,百姓需三年后方才能自给自足,若是算上迁徙所需时间,便是四年,这……”
张淮深不知道该怎么说,刘继隆却是在心底暗骂。
原本从庭州往弓月城而去,沿途有数十个可以补给的城镇,结果这些城镇基本都在吐蕃与回鹘、大食的战争中付之一炬。
如今大汉想要收复碎叶城,就得投入无数资源先抵达弓月城,在弓月城开垦足够的耕地后,才能向西争取碎叶城。
按照张淮深的推测,起码要迁徙二十万百姓迁往,且要保证留存。
如果留存不足,就只能继续迁徙人口。
此外,这二十万人的口粮都需要从中原周转,这笔开支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想到此处,刘继隆开口道:“此事不用担心,某自然会调拨粮草,将这些城池筑起。”
弓月城必须拿下,只有拿下弓月城位置的伊犁河谷,汉人才能彻底扎根西域,中原的压力也将极大减少。
为了这点,便是持续二三十年的投入也是值得的。
这般想着,刘继隆与张淮深转变了话题,开始聊些轻松的事情。
期间张淮澄也前来寻找张淮深,兄弟二人久不见面,若非考虑到刘继隆在此,恐怕早已激动相拥。
刘继隆见状没有久留,而是在与众人饮酒三旬后,便回到了偏殿休息。
半个多时辰后,随着群臣发现刘继隆消失,国宴也在李商隐等诸相的示意下结束。
刘继隆安排玉辂将张淮深、张淮澄送往了敦煌王府,而群臣也先后离开了集仙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