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在赵国背弃盟约的时候,秦昭襄王派遣秦军再度攻赵。
然,经历长平之战后,赵国上下一心求死,再无半点求生之意,打退秦军数次进攻,昭襄王见进攻受阻,再度征召白起前往,可是白起不愿再度上阵。
没有白起的秦军确实顶不住列国合纵,恼羞成怒的秦昭襄王最终于杜邮之地,赐死了白起。
一代名将,战国核弹头就这样溘然长逝!
悲哉!
痛哉!
嬴政的沉默良久,作为秦国的大王,他了解的内幕可能更多。
当时昭襄王召回秦军,并非是因为赵国的贿赂,作为战国大魔王,昭襄王难道不明白这些手段?
其实当时的情形是,秦军精锐尽握在白起之手,昭襄王担心,因为已经有很多军方高层视白起为不败军神,对于王权来说,这种威胁极大!
第二,当时秦国粮食不够,不要以为当时有巴蜀之地作为粮食后备基地,要知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时秦国加上中原列国都是大旱,粮食减产,而长平之战已经三年有余,秦国国内老百姓已经在吃草根树皮,再打下去,秦国粮草不济,况且已经打了三年,秦军已经成了强弩之末,这得亏是白起带兵获得胜利。
要不然,看看赵国就知道了。
第三,白起当时不遵王令,昭襄王诏白起再度出兵,可是军方并没有人认为白起做错了,这就非常恐怖了。
于律法来说,白起这算是违抗王令,可是秦国作为以法立国的国家,大家竟然不尊律法,这对王权的统治来说,非常不利。
后来秦昭王还找白起谈过话,大概意思是你就出去打一仗,输了也没问题,可是白起不答应。
昭襄王那意思,你出去赢了就算了,输一场,你的名声就落下来了,我这也好操作了,因为白起带兵不利,撤换几个将领也顺理成章。
可是白起这政治敏感度实在是低了点,到底没听明白!
后来昭襄王和白起最后的对话中,白起表示自己没有想过造反,昭襄王回答说我知道你没有想过造反,可是你有造反的能力,这就是你的罪!
君子无罪,怀璧其罪,大概如此!
从结果来看,杀了白起确是对于秦国有很大影响,可是看到秦国短短几年时间再度将被列国占领的土地再度拿了回来,这就代表着秦王做的没有问题,秦国依旧还是那个天下霸主,而且统治的权力各位稳固。
王权、江山、仁义,这种东西在一国君主的心里,从来没有区分,能用则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