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知识如火,可用以炊饭,亦可焚屋。
愿后人慎执之。”
知棠收下诏书,却婉拒金匾。
“光不在匾上,”
她说,“在人心记得的地方。”
至于那块残片,她将其嵌入照心阁地板中央,每日踏过,提醒自己:荣耀之下,永远埋着鲜血写就的教训。
又过了三个月,南方传来消息:南海归墟海域异象全消,渔民已可安全航行。
更有人声称,在月圆之夜曾见海面浮起一座白花之城,城中灯火通明,似有宴乐之声随浪传来。
而最令人震惊的是??云南边境那位曾收到“耳语家书”
的老妇,某日清晨发现亡夫坟头开出一朵赎魂棠花,花瓣背面竟写着一行墨迹:
>“田里好,我也安。
勿念。”
信未署名,但笔迹与当年回信中的那句“我也想你们,只是路太黑,不敢回头”
一模一样。
春棠馆为此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是否重启“双频记录”
程序。
知棠却摇头。
“不必。”
她微笑,“这不是残念,是习惯。
就像我们每天吃饭、穿衣、写字,死后若还能做一件事,大概就是继续爱吧。”
从此,“耳语者家书”
不再被视为灵异现象,而被编入《民俗志?情感卷》,称为“思念的惯性”
。
时光流转,十年一瞬。
春棠馆已扩建成归仁书院,门下弟子三千,遍及九州。
每年清明,万名学子齐集祠前,诵读《医诫录》,焚烧“致亡者书”
。
那一日,照心镜必现万脸同吟之奇景,身后虚影成群,却不复哀戚,反似欣慰相送。
知棠年岁渐长,白发如霜,却仍每日巡阁、审案、批卷。
她在藏书阁顶层设了一间静室,四壁挂满各地寄来的信笺与画作,都是普通人写给逝去亲人的言语。
她常坐其中,一读便是整日。
某年冬至,大雪封山。
她在炉边小憩,梦见自己重回归墟塔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