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国朝规定,小黄门年满十二岁,若要迁升内侍黄门以上职位,应先测墨义。
我回答说有,张先生便起身,走至书架前,取出一册《汉书》,翻至其中一页递给我:“你找个懂事的小黄门,让他带几本经书和这册《汉书》晚间去翰苑找张方平学士,先请教他经书中的几个问题,然后再翻到这页,随意寻个词句问他。”
我接过一看,见那页是《汉书·外戚传》中的一章,讲汉元帝的冯婕妤以身为君当熊的事:元帝带众嫔御幸虎圈观斗兽,其中有熊跃出虎圈,攀槛欲上殿,扑向御座。
左右贵人傅昭仪等皆惊呼窜逸,惟冯婕妤挺身向前,当熊立住。
待武士趋近,将熊格杀后,元帝问婕妤:“猛兽前来,人皆惊避,你为何反向前以身当熊?”
冯婕妤答说:“猛兽攫人,得人便止。
妾恐熊至御座,侵犯陛下,故情愿以身当熊。”
元帝嗟叹,从此格外敬重婕妤。
起初我不明白张先生为何要人翻这页给张学士看,盯着那章琢磨半晌,留意到最后一句:“明年夏,冯婕妤男立为信都王,尊婕妤为昭仪。”
这才恍然大悟,虽然冯婕妤舍身护君,但事后皇帝并未对她有所尊异,她后来被尊为昭仪,是因其子封王的缘故。
于是,我大胆问张先生:“先生是担心官家突然迁升张美人么?”
张先生淡淡一笑:“若仅如此,倒不是太糟,怕的是有人借题发挥……但其余事态进展尚不明朗,如今我们暂且先做这事,旁的等等再说。”
我颔首答应。
心中略有些惶恐,却又隐隐感到欣喜,因张先生既委我以此事,应是相当信任我。
最后我忍不住问他:“先生为何肯告诉我这些事?”
他说:“那天,见你急急忙忙地跑来告诉我范姑娘的事,我便知道你是很关心皇后的。”
我低首,倒有些难为情,把书收好,便向他告辞。
临行前无意中发现他那染血的衣袍已被洗得干干净净,此刻正晾在院中,认得那是件他穿了很多次的旧衣,昨夜被贼人刺破,染了血污,而他仍不弃去,遂好奇地问他:“先生,这衣袍我刚进宫时便见你穿过,你一直留到现在,有好些年了罢?”
“十三年五月零二天。”
他异常精确地回答。
我惊愕之下记住了这个准确的数字。
回去后查宫中年谱,推算出他初获此衣袍的时间是景佑元年九月十七日,那是今上诏立皇后曹氏的日子,想必这衣袍便是那天皇后例赐宫人内侍时给他的。
两日后,皇城司兵卫于内城西北角楼中捕获王胜,而勾当皇城司、入内副都知杨怀敏竟不顾皇后获贼勿杀的旨意,命众兵卫当场将王胜支解。
几名御史与宦官受命在禁中勘鞫此案,因四名贼人皆已身亡,死无对证,未查出主谋,便定了负责禁中宿卫的皇城司几位主管宦官的罪。
勾当皇城司本有两位,一是杨怀敏,另一位名为杨景宗。
贼发之夜,杨怀敏正当内宿值夜,本应罪加一等,但奇怪的是,杨景宗与皇城使、入内副都知邓保吉等人一样,均被贬放出京,而杨怀敏虽降了官,却被留在宫中,仍充内使。
娘子们私下议论此事,把原因归结为他们所事的主子不同,杨怀敏平日常鞍前马后地为张美人效劳,而杨景宗与邓保吉却是亲中宫的。
有次我还听见王务滋向苗娘子禀告探来的消息,说杨怀敏原与夏竦过从甚密,夏竦早替他安排妥当,教他如何应对,故御史审问的时候,一点也得不着逆证。
夏竦又称当晚是杨怀敏事先发觉事变,应当从宽处置。
于是,倒显得杨怀敏的罪比众人轻了。
当然,这个结果并不能令所有大臣接受。
御史中丞鱼周询、侍御史知杂事张昪与御史何郯一起上奏弹劾杨怀敏,要求今上给其贬谪的处分,直斥杨怀敏容纵下属杀死贼人,以图灭口,欲轻失职之罪。
又指出杨怀敏事发时正当内宿,有旷职重罪,而今邓保吉等人例授外任,杨怀敏却独留京师,“刑罚重轻,颇为倒置,中外闻见,尤所不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