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皇子当然都是被溺爱的,而大明开国以来最尊贵的皇子朱厚照受到的溺爱比别人又深了一层。
半岁的太子受到了天下最为精心的照顾。
他是在一种绝对顺从、纵容的氛围中长大的。
他拥有上百名的保姆、太监、差役为他服务。
他们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尽量顺从他的任何要求,不管这一要求是合理的还是乖戾的。
他一啼哭,他们都会如临大难;他破涕一笑,他们才如释重负。
对于明朝人来说,皇族的优越即在于不受限制地享乐的权力。
皇子越被照顾,得到越多的物质享受,就越为幸福。
他们根本不懂儿童期受到一定的约束和训练对一个人自我控制能力形成的重要性。
由于永远处于关心和溺爱的中心,由于所有的要求都会得到毫不延迟的满足,这个孩子的人格基部不可避免地埋植下了种种重大缺陷:他极端任性,想要什么就必须得到什么。
他想到一种玩具,整个东宫都要连夜出动,去给他寻找。
他耐挫能力极低,不能接受任何挫折。
他的十多个乳母轮流休息,二十四小时值班,以备他什么时候想吃奶就吃。
他自私,永远以自我为中心,不知为他人着想。
刚刚学会射箭,他就发明了一种游戏——用小箭专射太监的屁股。
看着他们痛得龇牙咧嘴,他高兴得手舞足蹈。
似乎太监的屁股与他的屁股不同,天生就是用来被射着玩的。
与过于宽松随意的家庭教育比起来,突如其来的学校教育又过于严格、刻板。
太子的教育关乎国家根本,因而受到了大明帝国空前的重视和关注。
传统的启蒙教育是反人性的,而传统的帝王教育则更是令人窒息,它由两个沉重的部分组成:第一,它由一系列刻板的规矩连缀而成。
《明史·志第三十一》记载,为了昭示太子读书的重要性,大明王朝为太子上学制定了一套烦琐严格的礼仪:每天上午九时,太子的侍卫接班站好后,太子出阁,讲官们行四拜礼后,鸿胪寺官请太子升文华殿,由执事官引导升座。
待太子坐好,鸿胪寺官宣布进讲开始,一名讲官从东班出,另一名讲官从西班出,到讲案前并立叩头。
展书官上前给他打开书本,东班讲官到讲案前报告今天讲四书中的某一部,西班讲官报告讲经史中的某一部……还没有正式开讲,这些烦琐的仪式就需要太子规规矩矩地在座位上枯坐半个小时。
第二,它由一系列沉重的功课组成。
李洵《正德皇帝大传》记载,因为太子身份的特殊,所以给他准备的功课也远比一般儿童要重。
除了四书五经之外,还有历代皇帝圣训、历代通鉴纂要、天下地理形势等内容。
这些内容,一个成年人也不见得能感兴趣,更何况一个七岁的孩子。
我们可以想象原本无拘无束的太子突然被套进这样沉重的“笼头”
的感觉。
要把那些佶屈聱牙、完全不解其意的汉字一个个强行塞进大脑,对太子来说,无异于一种精神酷刑。
从开学第一天到最终停止学业,他几乎没有一天对学习产生过真正的兴趣。
在老师的苦口婆心、威逼利诱、软磨硬泡下,他有时候会勉勉强强学上一会儿,不过更多的时候却是拖延、哭闹、逃课和以打瞌睡为主要形式的消极反抗。
七年的学习生活就是与书本的七年斗争史。
面对这样的特殊学生,那些博学多才的老师还真是“老虎吃刺猬”
——无法下口。
他们既无法用打手板之类的手段来对付这位尊贵的学生,也想不到用更为生动有趣的教育方式来启发太子的学习兴趣。
他们一切努力的结果只是使朱厚照离书本越来越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