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因为这些学生都是当事者,他们都写得情真意切。
语文老师在讲评作文时,花了足足一节课的时间来读这些学生发自内心写的作文,老师读得严肃庄重,学生们听得自豪真切。
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在我们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这拨人中,可以说是深入骨髓和血液。
当年有一首儿歌《一分钱》,歌词是:“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
这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种方式。
我们这些学生,几乎每天都有人捡到东西,校园内外,更多的时候见不到警察,我们就将这些拾到的东西交到老师手里,一块橡皮、一支铅笔、一条红领巾、一个胸章,也有钱包……这些东西汇集到老师手里,隔一阵就让学生们去认领,许多学习用具,自然是学生们遗落的,有的被认领走了,有的没人认领。
老师就把没人认领的这些铅笔、橡皮等交给学校,由学校再发给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
我们走在街上,经常会看到一些骑三轮
车送货的叔叔、大爷,上坡时吃力地蹬车,汗珠子落在地上摔成了八瓣儿,只要我们看到这样的场景,肯定会义无反顾地冲过去,帮助叔叔、大爷把车推上坡坎。
叔叔、大爷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我们小小的身影已经一溜烟地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那时做好事不留名成为一种时尚,因为有个叫雷锋的战士,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有歌有电影有漫画书讲的都是雷锋的故事,雷锋是我们这代人的偶像。
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按照雷锋做人做事的标准要求着自己;把能成为雷锋那样的人,当成自己做人的目标。
后来人们都忙着奔“小康”
,学习雷锋和为人民服务的事就不常被人提起了;偶有提起,会被人认为傻帽、落伍了。
就在这时美国西点军校的学员们,专门开设了研究雷锋的课程。
因为雷锋是中国军人,一度成为全社会的偶像。
美国军人研究雷锋,不仅是研究这个人,更是研究中国的一代人。
那时,机关、学校、单位的门前都会竖一块水泥做的影壁墙,墙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
。
这一座又一座影壁墙成为单位的一种招牌和象征。
后来,因为扩建和改造,影壁墙消失了,“为人民服务”
这五个字也消失了。
这几年,我经常拍摄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背景的电视剧,涉及当年一些典型的景致,但常常为找不到这样的
场景而发愁,偶有一些还没来得及拆迁的部队或机关大院,还留有这样的景致,但也因年久失修,“为人民服务”
这五个字已变得模糊不清了。
一切都会成为历史,这是自然规律,但有一种精神不应该成为历史,它应该永垂不朽,比如,为人民服务!
如果我们都能做到真正地为人民服务,任何人都是被服务的对象,受益的将是我们整个社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