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记者问及是否对中国电影有信心,李安道:“中国电影环境挺好的,艺术不应被政治绑架,个别人不会影响我对中国电影的信心。”
没有点名沈三通,但句句若有所指,遥遥呼应了张伟平的“好电影”
。
切入点合情合理,他本来和张艺谋关系就不错。
通过抬高“包容”
标签,暗示沈三通的言论偏激、狭隘,缺乏艺术家应有的开放心态。
利用西方奖项的权威性,贬低沈三通的批评为“本土偏见”
,暗示其不懂国际艺术标准,间接将沈三通塑造成“意识形态卫道士”
。
而且不忘以“国际知名导演”
给中国电影认证,至于说中国电影是否需要李安认证并不重要,观众意见也不重要,自有部门在意。
当李安下场,迅速让潜伏在中国舆论场上的一些力量,有了组织。
影评人发文批判,也有了着落点,李安可是国际著名大导演。
沈三通式批判暴露中国电影人的文化自卑,大众对此共鸣,更是文化可悲的又一论证。
当声势进一步扩大,开始有各种行业风声传出,呼吁推动“软封杀”
。
港台圈与学院派在“倒沈”
上达成共识。
在电影节评审、创投会等场合,以“题材敏感”
为由排斥三通娱乐的项目,进一步孤立沈三通。
华谊见此,悄然推了一把,让港圈打头阵。
私下联络中影高层及电影学院教授,以“维护行业团结”
为由,暗示减少与三通娱乐的合作。
港圈随后放出风。
凡与三通娱乐有关的合作者,未来难获港台资本支持。
华谊则通过媒体炒作“新锐导演超越旧势力”
,让523和陆川、管虎出来,推出与三通娱乐系风格对标的导演。
王中磊在公开场合放话,这些导演既有商业头脑又尊重艺术多样性。
虽不明说,但也暗示沈三通“固步自封”
。
短短几天时间,两岸三地的力量,在“倒沈”
上逐步合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