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裴知远被正式授予“初唤使”
称号,成为首位非执事级核心成员。
他的任务是走遍九州,寻找那些仍能自然感应记忆波动的孩童与老人,组建“民间忆网”
。
这些人不需要识字,不必参加仪式,只要曾在梦中听见亲人呼唤、或在风中辨认出逝者语气,便可纳入体系。
与此同时,共忆庭开始尝试一项前所未有的技术??“名织”
。
基于桃核内部光影运行规律,忆者们发现,每一个真实存在的名字都会产生独特频率的“忆波”
。
通过特制铜镜与珊瑚灰共振装置,可以捕捉这种波动,并将其编织成一张覆盖全国的无形网络。
当某地有人真诚呼唤一个名字,无论是否成功唤醒,该波动都会在网络中留下印记。
若同一名字在不同地点被多人重复呼唤,印记叠加,最终可触发自动回应机制??或现虚影,或降异象,或使相关遗物显现。
这项技术被称为“共忆神经”
,象征着记忆不再是被动保存,而是主动生长的生命体。
一年后,第一张“名织图”
绘制完成。
图中,九州大地遍布光点,密集处如星河璀璨,稀疏处则黯淡如尘。
令人痛心的是,越是偏远贫瘠之地,光点越少??不是那里没人死亡,而是活着的人已无力记得。
裴知远带队前往最暗区域之一:西南蛮荒的“哑岭”
。
此处世代封闭,语言不通中原,历代王朝皆视其为民智未开之地,从未录入天册玉牒。
村民死后不留碑,不修坟,仅以草席裹尸焚于山巅,谓之“归风”
。
他们相信,只要亲人常在心中默念其名,灵魂便不会迷途。
然而近百年来,年轻一代纷纷外出谋生,传统渐失。
许多老人临终前哀叹:“以后谁还记得我叫什么?”
裴知远一行带来陶炉与名织仪。
起初村民戒备,以为又是官府收名税。
直到他当众焚烧自己写下的铭文:“我叫裴知远,我想让更多人找到回家的路。”
火焰未燃,蓝光却起,空中竟浮现他母亲的身影,轻声哼唱儿时摇篮曲。
全场震惊。
当晚,全村老少齐聚山顶,轮流在纸上写下最想记住的名字。
有唤父母的,有念亡妻的,有追忆战死兄弟的。
陶炉依次点燃,蓝光连成一片,如同山间升起一轮幻月。
就在最后一份铭文投入炉中时,奇迹发生了。
整座哑岭的地表开始震动,岩石裂开,露出层层叠叠的古老岩画??那是数千年前此地先民留下的记忆壁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