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舆论哗然。
多家媒体跟进报道,公众质问:“谁赋予你们定义什么是‘偏激’的权力?”
最终,相关部门低调撤回查封令,并承诺修订出版管理条例。
春分前后,“回声学堂”
迎来首次毕业答辩。
六名学员通过远程视频提交作品:阿南完成五万字论文初稿;小满创作了一部独幕剧《墙上的耳朵》,讲述被监控下的阅读反抗;阿秀则整理出一套“反诈识字教材”
,用真实案例教孩子识别语言陷阱。
评审团由学者、法官、记者组成,但最终评分权重中,幸存者互助小组占百分之四十。
答辩结束时,林昭宣布:“从今往后,每一位‘回声毕业生’都将获得‘护光者’资格,有权在任何社区发起共读会,使用景阳授权教材,并接入‘民声回链’系统。”
掌声响起那一刻,苏禾悄悄按下了录音键。
她知道,这声音终将录入新的磁带,送往更远的地方。
夏至前夕,一场暴雨袭击南方数省。
洪水冲垮桥梁,村庄断联。
景阳紧急启动应急响应,“流动灯台”
改道灾区,携带防水手册、急救包与便携式广播器。
在湖南某被围村落,志愿者发现一群老人自发组织“堤上读书会”
。
每当换岗休息,就有人掏出湿漉漉的《防洪口诀》大声朗读,其他人跟着背诵。
一位七十岁的大爷说:“念着念着,就不怕了。”
阿舟听到汇报时正在整理档案。
他翻开一本旧札记,找到一页泛黄的记录:
“1943年河南旱灾,逃荒路上,有私塾先生每日教孩童念《论语》,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同行者讥之,先生答:‘世道坏了,人心不能坏。
’”
他合上本子,提笔写下新条款:“灾难中的共读权应列为基本生存保障之一。”
这条建议被迅速纳入《基层文化权利保障条例》修订草案。
秋收时节,教育部公布“公民叙事”
课程试点成果:全国两千所中小学参与,学生共撰写“民声日记”
逾百万篇。
其中一篇题为《我爸的工资单》引发关注??小学生核对父亲加班记录后,发现工厂少报工时,随即将日记寄给劳动监察部门。
经查实,企业被责令补发二十万元欠薪。
家长送来锦旗:“谢谢老师教会孩子认字,更教会他认理。”
而在甘肃通渭,那位送陶片的老农病逝。
临终前,他让儿子把陈九娘的照片供在堂屋,每日读一段书。
葬礼上,全村人轮流朗读《灯火集》选篇,声浪穿越黄土沟壑,惊起一群飞鸟。
林昭得知消息时,正带队考察西部数字鸿沟问题。
她在日记中写道:“有些人死了,却开始说话;有些人活着,却早已失声。
我们所做的,不过是帮前者发声,让后者找回喉咙。”
冬月将至,“守夜”
活动筹备进入最后阶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