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由于经费有限,乃集中财力修复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围墙,改名颐和园,成为离宫。
光绪二十六年,园内建筑及文物遭八国联军破坏,光绪二十八年修复。
颐和园尽管大体上全面恢复了清漪园的景观,但很多质量上有所下降。
许多高层建筑由于经费的关系被迫减矮,尺度也有所缩小。
如文昌阁城楼从三层减为两层,乐寿堂从重檐改为单檐,也有加高的建筑,如大戏楼。
苏州街被焚毁后再也没有恢复。
由于慈禧偏爱苏式彩画,许多房屋亭廊的彩画也由和玺彩画变为苏式彩画,在细节上改变了清漪园的原貌。
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溥仪退位,颐和园作为溥仪私产,仍由清室内务府管理。
由于皇家经费逐年短欠,清室财源日趋枯竭,为补贴园林的财政,民国三年,清室内务府将颐和园改为售票参观。
1928年7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接收颐和园,这座皇家园林正式成为公园。
1930年,将宫廷文物开辟陈列馆。
1934年,为避战乱将颐和园古物南迁。
1937年在“七七事变”
后的7月31日,日军入园,颐和园停止开放四月余。
在敌伪政权期间,为粉饰太平,虽整修油饰长廊、益寿堂少数建筑,但对百余处需修古建筑均未整修。
而大事宣传“中日亲善”
。
接受日本赠送的樱花,将已沉入湖底的日本国赠送慈禧太后的永和轮打捞整修,陈列于樱花树下。
又将御用人力车及宝座、书案、掌扇等或赠或“借”
给日本。
1945年8月甚至在日本投降前夕,为“大东亚圣战”
献铜,将铜亭内的铜桌及殿堂前的铜缸、铜香炉等运往天津,供给日军制造军火,所幸铜件尚未出海而日本投降。
,!
自敌伪政权末期,货币开始贬值,抗战胜利后,物价飞涨,公园经济入不敷出,公园管理更入困境。
以致1948年底,颐和园一片荒芜,古建破旧,文物残损,花木凋零。
转轮藏、画中游、敷华亭等古建筑因有倒塌危险而禁止游览。
1948年11月,解放战争“平津战役”
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完成对平津之包围,12月傅作义“华北总部”
军队进入颐和园,在后山及北宫门外建碉堡挖战壕备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