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其中“洗三”
,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礼仪。
唐代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其实是收养子的洗三礼,如诗中说:“日高殿里有香烟,万岁当来动九天。
妃子院中初降临,内人争乞洗儿钱。”
宋代苏轼给朋友孩子洗三礼的诗……“况闻万里孙,已报三日浴。”
洗儿礼时,家中长辈得向新生儿馈赠吉祥物、洗儿果、洗儿钱等。
主家也要向婴儿出生时的稳婆及参加洗儿礼的宾客分发礼钱及礼品。
读书人的仪式感,和普通人家不一样。
据闻梅尧臣家孩子洗三时,欧阳修等人往贺,但都不送钱财礼物,而是一人一首“贺洗儿诗”
;梅尧臣答谢时也不发洗儿钱、洗儿果一类,同样是洗儿诗相酬。
晏珣身为翰林掌院,储相的头目,提前跟宾客发话:“一人送一首诗就行,别送钱财。”
咱不靠生娃发财!
作诗对官老爷来说一点问题都没有!
众人欣然同意,都说晏珣雅致。
皇帝知道后笑着说:“冯保送一千两贺礼?他就是俗气!
送一幅画或一首诗,文瑄也会很高兴。”
皇帝送的贺礼,就是亲笔写的字——龙凤呈祥,既省钱又皇恩浩荡。
……《孔丛子·记问》:“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
皇帝也挺机智,夸晏珣的孩子是祥瑞,夸他自己是有德天子~~
阮瑛在一旁尴尬地说:“我们都是送钱。”
按皇上的标准,我也是俗气?
对太监来说,送钱最有心意!
……
正午时分,洗儿婆婆说着不知道说了多少遍的祝词:“先洗头,做王侯;后洗腰,一辈更比一辈高;洗蛋蛋,做知县,洗沟沟,做知州……”
洗完小哥哥,又洗小妹妹。
两个小娃娃从娘胎里带出来的粘液,此时被洗得干干净净,越发白嫩可爱。
洗完之后,洗儿婆婆还用温热的姜片和艾团,轻轻炙小娃娃的脑门和身上各处关节,说是可以驱风邪。
接着,再用干净的布擦小娃娃的牙床。
可能是因为有些疼,两个娃娃齐齐“哇哇”
大哭,观礼的三姑六婆都笑道:“大吉大利!”
哭声是“响盆”
,吉兆!
王徽作为婆婆,在内院招待观礼的女眷,响盆结束,就送上一份份寓意着福寿绵长的面条。
古时面条称为“汤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