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赵嘉陵:“四岁以上,不限出身。”
谢兰藻又问:“年龄的分层太大,陛下准备如何安置?幼龄与成人终究不同。
况且除有才能之辈,寻常人精力有限,如何精通各科?”
赵嘉陵说:“文学、算学、书学九年学满,通识只幼学读,三年之后,看个人志趣择一科目深造。”
就像国子监学经的,也不要求士人兼通,多得是只研究一经的。
选科目也与此制类似。
“至于分班,除了不识字的,或许得经过一次考试来判断其人水准如何。”
头一批学生年龄无法限制,不过日后会渐渐趋于同一的。
“这用钱——”
殿中陷入一片怪异的沉默中,直到户部尚书项燕贻打破了寂静,她的脸色发苦,一想到支出就头昏脑涨。
武监也就是现在的明德书院并不在长安城内,是在长安城南郊野利用一座拥有数千屋宇的大寺改建的。
原本武监属于兵部,是正儿八经的官学。
但明德书院,又该怎么定位呢?日后需要的款项又从哪里去?
赵嘉陵说:“从内藏出。”
内藏与左右藏不同,属于皇帝的私库。
不过皇帝要向左右藏伸手,将内藏与左右藏混起来,朝臣们也止不住,制度时有松弛。
譬如先帝之时,便下令说“皇太子取用库物,有司不得限制”
。
听起来不用国库钱,可实际上没有制度,结果可能更坏。
谢兰藻知道项燕贻在担忧什么,她道:“臣以为,皇雍印刷坊或可置于明德书院之下。”
宰臣听了这话,不由将视线往谢兰藻身上乜。
陛下并不限制民间学雕版印刷术,甚至使得匠人将此技外传,这就意味着皇雍印刷坊不重要了?不,官刻与私刻的界限会一直存在的。
官刻的典籍多、范围广,并且可不惜人力物力,会出精本,民间碍于种种,多少会有些粗烂。
皇雍印刷坊给明德书院带来的钱倒是其次,日后官刻典籍上有“明德、皇雍”
二字,“明德本”
为上上选,那么,士人心中的学术圣地,还会是国子监吗?
因着改制放到了新建的明德书院,国子监诸学官正因此欢欣鼓舞。
陛下和谢中书看似退了一步,可实际上所图甚大啊!
赵嘉陵点头说:“可。”
她指了指“书山”
,又道,“这些书需要刊刻,就算是明德书院尚未有学生,也该将其散向四方。”
谢兰藻斟酌片刻后,说道:“不如先刻《通识》。”
其它科目尤其是前所未有的工学、化学,难度太大,刻印了未必能够传播。
倒是通识包罗万象、图文并茂。
它的定位是“幼学”
,与开蒙之书相似。
赵嘉陵蹙了蹙眉,说:“也好。”
顿了顿,又道,“只是国子监无能,不使他们去做了。
这书让谁抄写好?”
“陛下不若将此事交予秘书省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