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黎棠上了一天班,对这个时代的纯体力劳动有了肤浅的认知,也开始思索起当下的生存环境。
肖山这个地方显然比她以前所在的南方城市要冷。
不管怎么说,先必须保证她和姥姥俩饿不着、冻不着。
偶尔捡捡枯树枝烧饭可以,长期烧火做饭,还得买煤球。
她和姥姥分家分的那个铁皮炉子,薄得很。
一看就是赵芬嫌弃不要的。
说是炉子,其实就是个直径不大的铁皮桶做的,里边有那个支炉篦子的地方,下方开一个方口,炉子内腔搪上泥。
这种炉子做做饭,烧烧水还行,取暖效果几乎没有。
黎棠想到那四面透风的土坯屋,对接下来的冬天感到很头疼。
她记得以前在年代电视剧里看到一种“花盆炉子”
,造型像花盆,是铸铁做的,可以放在屋子里取暖用。
也不知道这个时代有没有。
黎棠循着记忆,先去了趟煤场。
肖山每家每户是按人口来供应煤的。
冯翠贞和女婿分家,把自个和外孙女的户口迁出来了,落在了红棉厂所在的街道,有单独的粮本和煤本。
像她们这种两口人的家庭每月供应煤100公斤。
煤倒不贵,100公斤六毛。
只是这年月的煤没那么耐烧,赶上冬天,100公斤不一定够用。
万一要是不够用,可以到煤站买散装的煤粉自己摊煤饼。
黎棠把煤票给工作人员看了,先买100斤的煤,交钱开票,一式两联的票,一联自己留着,一联交给送煤工。
这年头唯一能体验送货上-门服务的,也就只有送煤了。
送煤工看了眼黎棠留的地址:“你是红棉厂的?你们厂的煤几乎都是我送,咋没见过这个地址?你这没写错吧?”
黎棠忙道:“没写错,就是这儿。
在红棉厂后巷最东头那家就是了,地方挺好找的。
您要是怕找不到地儿,可以下午送。
我上早班,下午一准在家。”
送煤工将信将疑地看着她:“没写错就成。
那你这个我就留到下午最后一波送了。”
从煤站出来,黎棠直奔粮站去,问了一下粗粮换细粮的事儿。
粮站倒是可以换,只是五斤粗粮才能换到一斤细粮。
黎棠倒吸一口凉气,顿时感觉这细粮也不是非吃不可。
在粮站买了些五斤红薯和五斤玉米面。
从粮站出来,黎棠又去了副食品商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