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若有一日你们忘了,那就等于杀了他们第二次。”
临行前,那夜写名字的孩子跑来送他,手里攥着一张新折的小船:“这是我奶奶的名字。
你能……把它带到别的地方吗?让更多人知道她吗?”
铁娃接过,郑重夹入《真名录》。
“会的。”
他说,“只要还有人在听,我就一直带下去。”
自此,铁娃踏上新的旅程。
他不再专程寻找遗迹或古地,而是深入寻常村镇,寻访孤老、拾荒者、守墓人、流浪艺人??那些被时代甩在身后,却仍紧握记忆碎片的人。
每到一处,他便立台、挂牌、编录、讲史。
有人称他“铭师”
,有人唤他“忆使”
,更多人只是默默流泪,然后回家写下自家的故事。
一年后,南岭忆祠传出消息:已有三百余村自发建立“念堂”
,供奉本地亡者名录;西漠守忆阁收到来自边陲驿站的竹简,记载戍卒们每日轮流口述家书,以防战死无人知;东海沉碑屿发现新石碑群,刻着数百渔民姓名及遇难日期,碑林外围,竟有孩童每日前来献花。
而铁娃的名字,开始出现在民间歌谣里:
>“黑猫随行肩上坐,铁剑不杀人,只刻名。
>他走过处风雪退,枯骨开花,亡魂归家。”
这一日,他来到中州边缘的“哑镇”
。
此地曾是流放文人的集中地,百年前一场大火焚尽所有书籍,幸存者皆被割舌,故名“哑镇”
。
如今镇民多寡言少语,孩童从小被告诫“莫问旧事”
。
镇中心有一口枯井,传说底下埋着千卷残简,但无人敢挖。
铁娃在镇外住了三日,每日清晨敲钟一声,响彻全镇。
第四日,他提剑走入镇中,在枯井旁盘膝而坐,取出《真名录》,当众翻开。
“今日,我要讲一个故事。”
他说,“关于一个被烧掉的春天。”
他讲述百年前,一群学者在此著书立说,写尽民间疾苦,却被冠以“惑乱民心”
之罪。
官兵纵火时,有人扑向火海抢书,有人咬破手指在墙上留言,有人至死仍怀抱竹简。
他们的舌头被割下,投入这口井中,与灰烬同埋。
“但他们留下了种子。”
铁娃举起一页焦黄残纸,“这是我从北原雪窟找到的《民声集》残篇,第十七卷,第三章??《哑镇童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