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周一晚,律所-窒息与涟漪)
2025年8月25日,周一,晚上八点五十分。
淮海中路的喧嚣被隔绝在双层隔音玻璃外,办公室里只剩下中央空调低沉的嗡鸣,恰似我内心空洞的回响。
我,文吉——上海成华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此刻却像一条被冲上岸的鱼,在这片由红木办公桌、皮质座椅和满墙奖状构筑的奢华荒漠里,挣扎喘息。
成功是什么?是这间可以俯瞰半个上海滩的办公室?是银行卡里不断增长的数字?还是周围人敬畏中掺杂着算计的目光?不,都不是。
它们像一件件过于沉重的金丝铠甲,把我包裹得光芒璀璨,也禁锢得我难以呼吸。
婚姻?那更像一间按照样板间精心装修、却无人真正栖居的房子。
我和妻子是住在同一屋檐下最熟悉的陌路人,用育儿嫂、巨额房贷和心照不宣的静默,维持着表面那不堪一击的和谐。
疲惫,一种从骨髓深处弥漫开来的疲惫,让我连脱下这身"
成功"
枷锁的力气都丧失殆尽。
我需要一个出口,哪怕只是一条细微的缝隙,能让外面鲜活的气息透进来一丝。
冥冥之中,仿佛受到某种无形力量的牵引,我点开了那个几乎被遗忘的扣扣邮箱。
在一堆系统邮件和垃圾广告中,一个名字如同暗夜里骤然划亮的火柴,瞬间灼烫了我的眼眸——李笑然。
发送时间是半年前,2025年1月31日。
那时我刚结束一个棘手的案子,被一种胜利过后席卷而来的巨大虚空包裹,看到这封带着岁月痕迹的邮件,只觉得是种不合时宜的叨扰,随手就关掉了,甚至没有点阅细读。
但现在,不同了。
中年的危机感不再是飘渺的概念,它化作了深夜办公室的凝固死寂,化作了与妻子相对无言的窘迫,化作了凝视女儿时却感到隔阂的怅惘。
我这片情感的荒原,太需要一点湿润的慰藉了。
我点开了那封邮件,也看到了扣扣上几乎一模一样的留言。
她说在整理搬家物品时,发现了我们高三往来的信件,试着拨打了旧号码已停机,她说"
14年里我搬了这么多次家,这些信件一直都没丢,包括你送我的《小王子》的书籍"
。
这些文字,像一颗投入我内心沉寂深潭的卵石,骤然激荡开圈圈叠叠的波纹。
那个名字,瞬间把我拽回了十四年前的时光隧道。
当年的自己,是那个会在信纸上用工整字迹写下忧郁和梦想的青涩少年;那个在扣扣语音里,因为她的声音而心跳紊乱、言辞笨拙的懵懂男孩;那个在闷热暑假,怀着忐忑与憧憬,与她唯一一次短暂相会的我……回忆的潮水轰然决堤。
我记得她信里清隽有力的字迹,记得她谈起《红楼梦》时眼睛里闪烁的光(虽然只是在信中的描述里勾勒),记得她寄来的那罐五彩的纸星星,每一颗都折叠得极为仔细。
我记得,我是倾慕过她的,那种情愫,藏在每一次收到信件的欣喜里,藏在反复推敲的回信里,藏在那个夏天见面时,躲避她目光交汇的赧然里。
她是那个沉闷青春期里,唯一真切照亮过我的光,聪慧,灵秀,带着一种不染杂质的真诚。
那种欣赏与悸动,被我密密实实地封存在心底最柔软的角落,从未对任何人吐露,连对自己都怯于直面。
也许,就是现在了?
一股糅合着追忆、歉疚、以及某种难以言明渴求的情绪,像荆棘般缠绕住我的心房。
我需要这场重逢,需要凭借她的存在,去触碰那个或许尚未完全泯灭的、本真的自我。
带着一丝连自己都未曾明晰的期盼与局促,我手指轻颤,不仅在邮箱里回复了,也在扣扣上回复了相同的内容。
我编织了"
整理硕士论文偶然看到"
的托辞,留下了我的微信ID。
我像一个在幽暗洞穴中等待回响的孩子,既希冀着她的回应,又恐惧这唯一的投石沉入深渊,连微澜都归于无形。
我把手机放在桌上,屏幕朝上,唯恐遗漏任何一丝闪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