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舞台的灯光聚焦在第一位选手身上,一个穿着精致小礼服的女孩。
她选择了莫扎特的《C大调奏鸣曲》。
林哲远微微后靠,指尖无意识地轻点着评分表光滑的纸面。
“又是莫扎特……干净,清晰,速度稳定,表情记号也注意到了……像照着教科书拓印下来的。
每个音符都在它该在的位置,分毫不差,但音色还差点意思”
林哲远在心里默默点评,一丝难以察觉的倦意掠过眼底。
女孩鞠躬下台,掌声礼貌而克制。
他在“音乐性表达”
一栏画了个中规中矩的分数。
紧接着上场的是一位身材高大的男生,选择了李斯特改编的舒伯特《魔王》。
琴声响起,技巧性的跑动、八度、震音扑面而来。
“力气不小,跑得也够快……技术层面,及格了。”
林哲远的目光扫过选手因发力而绷紧的肩膀和手臂,心中并无波澜。
那音符如同被精确计算过的炮弹,密集地发射出来,却只激起空气的涟漪,无法撼动更深层的东西。
男生以一个强力的结束和弦收尾,脸上带着完成任务的释然。
掌声再次响起,比刚才热烈一些。
林哲远端起手边的水杯,冰凉的杯壁触到指尖。
这类演奏听得太多了,如同流水线上打磨光滑的零件,规整得令人乏味。
它们遵循着既定的指法路径和力度标记,却唯独缺少了音乐最核心的悸动??那种源自生命体验、敢于冒险、甚至带着瑕疵的鲜活感。
评审席上的时间久了,耳朵似乎也生了茧,对这些一类的表演,早已波澜不惊。
他无意识地摩挲着左手三指的指关节,那里有一道几乎看不见的旧伤疤。
年轻时的自己,不也曾一度沉迷于这种“正确”
吗?精准无误的技巧,教科书式的诠释,追求着评委眼中无可挑剔的“标准答案”
。
是什么时候开始,那琴键上的声音,渐渐失去了最初令他心潮澎湃的野性与自由?
是日复一日的枯燥练习磨平了棱角?
是职业道路上的权衡与妥协?
还是……当演奏本身不再是探索,而变成了展示时,那内在的火焰就悄然黯淡了?
评审椅坐得比琴凳更久,眼光变得挑剔,耳朵变得麻木,有时连自己都忘了,最初被音乐击中时,那种近乎眩晕的震颤是什么感觉。
十五年,或者更久?他早已习惯了在“安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