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她合上本子,发动引擎,摇下车窗。
初夏的风带着青草和河流的气息涌进来,温暖而自由。
后视镜里,只剩下波特兰湛蓝的天空,和属于她自己的,广阔的前路。
中东的沙漠风吹起细沙,打在临时营房的窗户上,发出细密的声响。
季云之盯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的结构图,揉了揉眉心。
这个沙漠地区的文化博物馆项目,挑战远超预期。
不仅是极端气候和复杂的政治文化环境,还有当地对现代建筑理念的某种根深蒂固的抵触。
视频会议的提示音响起。
是林浅。
季云之接通,屏幕上出现林浅的脸,背景是她西雅图工作室熟悉的大窗户,外面正下着雨。
“嘿,”
林浅的声音带着笑意,“没打扰你吧?你那边看起来是晚上?”
“刚过九点。”
季云之靠向椅背,稍微放松了些,“西雅图又下雨了?”
“典型四月天。”
林浅拿起杯子喝了口水,“你那边进展如何?上次说的穹顶结构问题解决了吗?”
她们自然地讨论起专业问题。
这种定期或不定期的视频通话,在过去半年里成了习惯。
有时是讨论具体的技术难题,有时只是分享行业动态,或者像现在这样,纯粹是工作间隙的闲聊。
关系变得简单、松弛,像真正意义上的同行和朋友。
季云之简要说了说面临的困境:如何在尊重当地传统建筑形态的同时,融入必要的现代技术和可持续理念。
“……他们很坚持要用传统的泥砖和狭窄高窗,但那样的话,内部的自然采光和通风会是大问题,能源消耗也会惊人。”
季云之难得地流露出一丝挫败感。
林浅认真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画着线。
“或许……可以换个思路?不一定非要对抗传统。
我记得看过一篇关于古代波斯‘风塔’建筑的论文,那种被动式降温系统非常精妙。
能不能把那种原理现代化,和你的穹顶结构结合起来?”
季云之眼睛微微一亮:“风塔?”
“嗯。
还有采光,不一定全靠侧窗。
你记得波特兰项目里,我们用在走廊尽头那个光导管系统吗?虽然规模小,但原理或许可以借鉴,把沙漠强烈的直射光转化成柔和的漫射光引入内部……”
她们讨论了将近一小时,思维碰撞,互相激发。
挂了视频后,季云之立刻找来当地传统建筑的资料,结合林浅的建议,重新审视自己的方案。
一种新的可能性渐渐清晰。
她给林浅发了条信息:【风塔的想法很棒。
谢谢。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