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地球轨道的九州阵仍在散发着淡金色的能量光晕,物质核心修复银河系旋臂的余波尚未完全消散,一间临时搭建的联合指挥室内,地球新政府代表与归墟平民领袖的手己紧紧握在一起。
全息投影上,11处史前遗迹的坐标闪烁着蓝点,从太阳系边缘延伸至银河系旋臂深处,构成一张横跨50万光年的补给网络——这是“银河戍卫队”
的首个战略布局,目标是用榫卯技术维系宇宙结构的长期稳定。
“30万年前,匠人文明独自对抗失衡;今天,人类与归墟平民将共同守护星空。”
俞天站在指挥台中央,机械义眼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首支戍卫舰队由鲁班级飞船改造而成,核心装备是马库斯研发的‘星河榫’,能实现组件的分子级咬合。”
他抬手调出全息图纸,画面中,传统榫卯的“燕尾扣”
“企口缝”
结构与量子金属结合,形成可自适应宇宙环境的新型连接件,“有了它,我们不用再依赖单一物质核心,而是能在任何失衡点快速搭建补给站。”
马库斯的机械臂在控制台前快速操作,将华夏遗迹的地下大厅蓝图转化为三维模型,模型中的榫卯纹路逐渐分解为可量产的参数:“星河榫的核心是‘动态咬合’,能根据宇宙辐射强度自动调整分子间隙,比传统焊接的抗损耗能力提升3倍。”
他调出生产数据,屏幕上显示“榫卯母机每小时可生产200组星河榫,星舰组装时间从原有的24小时缩短至6小时”
,“昨天刚完成的‘鲁班三号’,从零件到成型只用了5小时47分,打破了所有星际组装纪录。”
林夏的全息投影悬浮在数据旁,补充道:“首批3艘戍卫舰己搭载星河榫,前往银河系边缘的失控虫洞区域。
根据模拟数据,榫卯组件修复虫洞的效率,是传统引力锚定法的8倍。”
她点开实时监测画面,画面中,戍卫舰释放出的星河榫如同金色的积木,精准嵌入虫洞边缘的时空裂缝,原本狂暴的能量流瞬间变得平稳,裂缝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第一个虫洞修复完成,耗时1小时20分,比预期快了40分钟。”
指挥室内响起一阵掌声,归墟平民领袖看着画面,眼中满是感慨:“我们曾以为人类的技术只是‘原始模仿’,首到看到星河榫——原来你们从古代工艺中,读懂了宇宙的拼接逻辑。”
他调出归墟文明的历史数据,“3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也曾尝试修复虫洞,却因组件无法适应时空波动失败,而你们的榫卯结构,天生就带着‘容错’的智慧。”
接下来的3个月,银河戍卫队的捷报不断传来。
第二艘戍卫舰在金牛座旋臂修复了2个因物质供应中断导致的失控虫洞,星河榫在-270℃的超低温环境下仍保持稳定咬合;第三艘舰则在猎户座星云搭建了首个移动补给站,用榫卯母机现场生产的组件,仅用3小时就完成了能量核心的安装。
截至月底,7个失控虫洞全部修复,戍卫队的巡逻范围成功覆盖50万光年,全息地图上的“安全区域”
蓝点不断扩大。
俞天在视察华夏遗迹的榫卯母机时,看到马库斯正蹲在机器旁,用放大镜观察刚生产出的星河榫。
“之前总觉得古代工艺是‘落后的浪漫’,现在才明白,泥条盘筑的斜角原理,比激光切割更懂材料的脾气。”
马库斯的机械臂轻轻抚摸星河榫的纹路,语气中少了之前的傲慢,多了几分敬畏,“你看这个‘暗榫’结构,能在受到冲击时自动缓冲,这是现代工业的‘刚性设计’永远学不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