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
他盯着屏幕里老匠人转动陶轮的双手,突然想起三天前偷偷下载的农业论文——论文里关于“螺旋结构抗冲击性”
的章节,被他用红色荧光笔标了重点。
当俞天转身解答工程师的疑问时,他的机械臂悄悄将终端里的指令删除,转而调出反物质容器的应力分布图,在原有参数旁标注上“泥条盘筑法修正值”
。
广场东侧的临时展台前,沃克正用陶土演示叶轮的制作过程。
他捏着泥条盘旋上升,每圈都刻意偏离0.5mm,形成的螺旋结构在风筒测试中,通风效率比3D打印模型高出7%。
“这就是俞工说的‘顺应物性’。”
他举起泥制叶轮,边缘的细小裂纹在风压下自动弥合,“材料本身的塑性流动,比精确计算的刚性结构更抗疲劳。”
曾经嘲讽“泥巴算术”
的工程师们围成半圆,有人用3D扫描仪记录泥条的变形数据,有人将陶纹拓片贴在设备外壳上测试共振。
当俞天展示土豆维管束的同心圆切片时,人群中爆发出惊叹——切片投影在大屏幕上,与归墟能量被分解后的波纹图谱完美重叠,五个同心圆恰好对应五股主要支流的能量分配比例。
“看,”
俞天的机械义眼发出蓝光,将陶纹、叶轮、菌群、能量波纹的图谱叠加成动态模型,“从仰韶陶轮到反物质容器,从微生物共生到星际能量防御,本质都是同一种智慧。”
模型中心的三足钵突然旋转,投射出父母日志里的那句话:“容错中的平衡,才是最精密的计算。”
马库斯的机械臂在此时突然抬起,指向广场大屏幕的角落——那里的能量监测图上,有一股支流未被完全分解,其螺旋角度是35.9°,恰好对应土豆芽眼的0.1mm误差值。
“那是什么?”
他的声音难得地带着迟疑,机械义眼的分析显示,这股支流正沿着陶纹的误差轨迹,缓慢渗透向基地核心区。
俞天的瞳孔骤缩。
那股支流的能量轨迹,与父母遗留陶片上缺失的纹路完全吻合。
他突然想起日志里被忽略的批注:“完美的螺旋需要留一道缝隙,那是生机的出口。”
当林夏的警报声再次响起时,他抓起展台上的泥制叶轮,朝着能量支流的方向掷去——叶轮在空中展开的螺旋,正好补全了陶纹缺失的那道缝隙。
广场上的金色光纹突然暴涨,泥制叶轮与能量支流碰撞的瞬间,分解出无数细小的陶土颗粒,每个颗粒都带着36°的螺旋角,如流星雨般撞向红色涟漪。
马库斯的终端在此时自动生成新报告,标题栏写着“基于泥条盘筑法的动态防御系统”
,而他的机械义眼,正死死盯着叶轮消失的方向——那里的能量波纹中,浮现出与反物质容器完全一致的应力卸荷轨迹。
沃克突然指着大屏幕:被分解的能量支流正在重组,形成的新螺旋里,隐约可见归墟前哨站的轮廓。
而轮廓边缘的防御纹路,竟与仰韶老匠人未完成的陶碗残片如出一辙。
“他们也在学。”
老工程师的声音带着颤抖,“归墟文明在模仿我们的工艺原理。”
俞天的机械义眼突然捕捉到个细节:归墟纹路的搭接处有细微的折线,那是3D打印特有的层间痕迹。
他转身看向马库斯,对方的机械臂正僵在半空,终端屏幕上还未来得及关闭的打印日志里,赫然记录着“模仿陶纹失败”
的字样。
原来在他们用古法防御的同时,马库斯早己偷偷进行着反向工程——而归墟文明捕捉到的,正是这种不完美的模仿信号。
广场的对比视频仍在循环播放,左侧的老匠人放下完工的陶器,转身从陶窑里取出块焦黑的残片,残片上的螺旋纹路与归墟前哨站的核心能量场完全一致。
就在此时,林夏的全息影像突然剧烈闪烁,所有屏幕同时弹出红色警告:归墟能量波的第82股支流突破防御,正沿着马库斯终端的信号轨迹,冲向反物质容器的存放仓库。
更令人心惊的是,那支流的螺旋中心,漂浮着半块与俞天父母遗留陶片纹路互补的碎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