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
景象比最糟糕的想象还要触目惊心:比厂里最小学徒工还矮小瘦弱的孩子,裹着无法蔽体的褴褛单衣,赤着冻得通红的脚,在结着薄冰的污黑水洼和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堆里徒劳地翻找着任何可以果腹的东西,小脸冻得发青发紫,眼神麻木空洞。
一个看上去顶多八九岁的女孩,枯黄打结的头发黏在脏污的额角,背上用破布条死死捆着一个同样瘦小、嘤嘤哭泣的婴儿,在穿巷而过的刺骨寒风中瑟瑟发抖,如同两片即将凋零的枯叶。
她那双浑浊却异常大的眼睛,死死盯着巷口黑暗的尽头——那里,是她母亲每日下工拖着疲惫身躯归来的唯一方向。
玛利亚的脚步如同被钉在了冰冷污秽的石板上,胃里一阵翻江倒海的剧烈酸楚。
工厂里的女工们,至少还能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挣回养家糊口的铜板,而眼前……是连挣扎都看不到丝毫光亮的、活生生的地狱!
一种源自母性本能的巨大悲恸和无力感,猛烈地撞击着她的心脏。
当夜,科斯塔宅邸书房温暖的光晕下,玛利亚眼中那簇被白日炼狱景象点燃的火焰异常明亮,灼灼地映在亚历山德罗深邃的瞳孔里。
“……用家里的钱,借一点点《复兴报》的地方……”
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坚定,“就在鸽子巷边上,租个小仓房,支口大锅。
每天下午工人们下工前,熬上几大锅热腾腾的菜豆汤,多放些能垫肚子的麦粒土豆,配上切好的硬面包……让那些实在撑不住的孩子老人,能喝上一口热的,暖着身子,熬到他们的家人回来。”
她顿了顿,强调道,“不用施舍的名头,就说是……科斯塔纺织厂里几千女工姐妹的一点心意。
在报纸上……找个不起眼的角落,开个小栏目,叫‘炉边闲话’也好,隔三差五提一句老港区有间邻里帮衬的‘暖汤屋’,若有好心人有多余的旧衣、几斤面粉,送去便是雪中炭火……”
这不是宏大的救赎蓝图,只是寒冬里一根试图点燃的、微弱的火柴。
亚历山德罗凝视着母亲,她眼中有深切的痛楚,更有一种终于找到自身道路、可以付诸行动的灼灼光亮。
这光亮,与他点燃工人夜校希望之火时,何其相似。
他放下手中的骨瓷茶杯,轻轻点头,声音沉稳而有力:“好。
‘暖汤屋’所需一切,走家族慈善基金开支。
场地、人手、食材采买,让安东尼奥全力协助你办妥。
《复兴报》的‘炉边闲话’专栏……”
他沉吟一瞬,目光中带着对母亲心意的尊重与对舆论的精准把握,“交给加斯帕雷主编,务必找个心肠柔软、笔触温暖的编辑来写。
基调要平实,有温度,切忌居高临下的怜悯。
母亲,这是你的心意,放手去做。
让鸽子巷知道,这口锅里沸腾的,是科斯塔家女工们劳作之手传递的暖意。”
他深知,善行需要落地,也需要被看见。
这暖汤不仅是救济,更是无声的宣告——科斯塔家族的根基,正在向这片被遗忘的土壤深处扎去。
玛利亚眼中瞬间水光潋滟,那是一种生命价值被点亮、被认可的璀璨光辉。
她用力点头,声音带着一丝哽咽:“谢谢你,亚历山德罗!”
她明白儿子的深意,这暖汤连着《复兴报》的微光,既是良知,也是深植于人心的声望基石。
书房重归寂静,亚历山德罗独自伫立在巨大的落地窗前。
远处,科斯塔工厂庞大的轮廓彻底沉入冰冷的夜色,一片死寂。
而鸽子巷的方向,只有吞噬一切光明的沉沉黑暗。
他脑海中,UCC财报上那只狰狞的金狮徽记、蒙特里西赌债的欠条影印件、冰冷精确的12%年息数字,与玛利亚描述中那口即将在寒风中沸腾翻滚的巨大汤锅、油灯下编辑苦思如何将人间微暖化作铅字的景象,猛烈地交织、碰撞。
金融猎场的暗流,凶险、冰冷,步步杀机,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而母亲点燃的那点烛光,微弱、温暖,固执地照亮着人心最朴素的良善,在绝望的冻土上播下希望的种子。
科斯塔家族这艘日益庞大、装载着钢铁、舆论与黄金的航船,正被这两股截然相反的力量牵引着。
他站在命运的分水岭,脚下是金币铺就却暗藏裂痕的冰面,前方是烛火摇曳却温暖坚实的浅滩。
窗外的城市灯火明灭,如同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棋盘,而一枚边缘染着暗红火漆、没有署名的信笺,不知何时被塞进了门缝,静静地躺在昂贵波斯地毯的边缘,像一滴凝固的、不祥的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