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热那亚港的灯火在科斯塔集团总部顶层落地窗外铺开一片流淌的金河,倒映在亚历山德罗深灰色的眸子里,却未能照亮他眼底那幅更宏大的图景——那是亚平宁半岛上,撒丁王国与庞大的奥匈帝国之间,一道正被无形巨力撕扯、越来越清晰滚烫的战争裂痕。
克里米亚的硝烟刚刚在记忆里散尽,地中海的季风里,却又裹挟起新的、更浓烈的火药味。
意大利统一战争的隆隆脚步声,己清晰可闻,每一步都踏在王国脆弱的经济命脉和落后的武备上。
他指尖无意识敲击着冰凉的玻璃,“笃、笃、笃”
,每一次轻叩都像计算着战争倒计时的秒针,冰冷而精准。
加富尔首相那封措辞隐晦却分量千钧的密函,此刻正静静躺在他红木办公桌的抽屉深处,如同烧红的烙铁。
他无需再看,每一个字都烙印在脑中:“…王国武备之革新,关乎统一伟业之根基…旧有之器,钝朽不堪大用…望君以‘特殊供应商’之担当,寻得破局之匙…”
字里行间,是沉甸甸的信任,更是更沉甸甸的压力。
亚历山德罗深知,战争的胜负,在铁与血的碰撞背后,归根结底是钢铁与火药的较量。
撒丁王国那些老旧的国营兵工厂,如同锈迹斑斑、啮合松散的齿轮,还在吭哧吭哧地生产着早己落后于时代的燧发滑膛枪和实心铁弹,效率低下,质量堪忧,根本无法支撑一场对抗奥地利精锐的现代化战争。
它们,是王国战争机器上最脆弱、也最致命的一环。
“安东尼奥,”
亚历山德罗的声音打破了书房的沉寂,“都灵郊外,维拉尔兵工厂的详细报告。”
老管家无声上前,递上一份厚重的文件:“少爷,如您所料。
技术落后至少十年,主要生产老式燧发滑膛枪和前装青铜炮。
设备磨损严重,工匠平均年龄超过西十岁,但…核心的几位老师傅,像马泰奥·博尼尼,祖上三代都在那里敲打枪管,手艺是有的,只是被体制和匮乏困住了。
负债累累,王室己无力注资,破产清算只是时间问题。
唯一有价值的,是它拥有的‘王国特许武器生产许可证’和核心工匠。”
亚历山德罗快速翻阅着报告,指尖划过那些触目惊心的赤字和落后工艺的描述,最终停留在几位核心老工匠的名字和简介上。
他的目光锐利如鹰隼,捕捉着报告里最关键的信息:基础工匠群体尚存、核心技艺未完全断绝、以及那张能在未来打开军方订单大门的“许可证”
。
“就是它了。”
亚历山德罗合上报告,语气斩钉截铁,“收购维拉尔兵工厂。
不是施舍,是战略投资。”
几天后,都灵郊外,维拉尔兵工厂。
空气中弥漫着铁锈、劣质煤烟和一种陈腐的绝望气息。
高大的厂房墙壁斑驳,窗户积满灰尘,几台老掉牙的蒸汽机有气无力地嘶吼着,带动着锈迹斑斑的皮带和飞轮。
车间里,稀疏的工匠们穿着油污的工作服,动作迟缓,眼神麻木地敲打着通红的铁块或打磨着粗糙的枪托。
角落里堆满了次品零件和废弃的模具,如同这座工厂垂暮的注脚。
亚历山德罗在厂长(一个挂着虚职、愁眉苦脸的小贵族)和几位核心老工匠代表的陪同下,巡视着这片衰败的景象。
他穿着深灰色的呢子大衣,步履沉稳,与周遭的破败格格不入。
他的目光没有停留在那些腐朽的设备上,而是仔细打量着工匠们布满老茧的双手和操作台上的半成品。
“博尼尼师傅,”
亚历山德罗在一处枪管钻孔台前停下,对着一位头发花白、眼神却依旧专注锐利的老工匠开口,“这种手动钻床,一天能钻出几根合格的枪管?”
马泰奥·博尼尼停下手中的活计,擦了把汗,浑浊的眼睛里带着无奈和一丝不甘:“议员阁下,运气好…三根。
还得祈祷钻头别断,别偏。
这机器…比我爷爷用的好不了多少。”
亚历山德罗点点头,没有评价。
他拿起一根刚钻出雏形的枪管毛坯,粗糙冰冷,内壁坑洼不平。
“这样的精度,射出去的子弹能打中一百米外的谷仓门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