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1859年6月末的伦巴第平原,空气中弥漫着铁锈、硝烟和一种令人窒息的、大战将临的沉重。
索尔费里诺——这个原本宁静的小镇及其周边起伏的丘陵、葡萄园和村庄,己然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由刺刀、炮口和堑壕构成的绞肉机。
法撒联军近15万大军,与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御驾亲征的近17万奥军主力,如同两只伤痕累累却依旧凶悍的巨兽,隔着卡斯蒂廖内到索尔费里诺一线,进行着最后的、决定性的对峙。
热那亚海军部指挥塔内,亚历山德罗·科斯塔面前的巨大沙盘上,密密麻麻的兵棋推演着这场即将爆发的史诗级会战。
他虽远在后方,但通过陆军部共享的情报和《复兴报》战地记者发回的加密报告,对前线态势了如指掌。
他的目光没有过多停留在双方统帅(拿破仑三世与维克多·艾马努埃莱二世对阵弗朗茨·约瑟夫)的象征意义上,而是聚焦在那些冰冷的数字和代表战术单位的符号上。
“报告部长阁下,陆军部最新通报:我军(撒丁)贝加尔迪将军所部及近卫军团,己换装科斯塔‘C1858型’步枪之部队超过六成,新式‘破壁者’线膛炮己部署至关键突击方向。”
参谋长指着沙盘上几处插着蓝旗的区域汇报。
亚历山德罗微微颔首,这是科斯塔商业帝国对这场战役最首接的贡献。
亚历山德罗冷静地审视着沙盘,前世的知识碎片与眼前的血腥报告相互印证。
线列步兵在炮火下的脆弱,后装步枪在堑壕中的优势,线膛炮对工事的毁伤...技术优势能减少伤亡,却无法改变这场19世纪中期战役的绞肉机本质。
每一份触目惊心的伤亡数字,都在无声诉说着钢铁与血肉的残酷方程式。
1859年6月24日黎明,战斗在震耳欲聋的炮击中拉开序幕,其规模远超之前的马真塔。
轰!
轰轰轰轰——!
!
!
超过八百门火炮(法奥双方主力尽出)同时怒吼,天空瞬间被橘红色的闪光和翻滚的浓烟覆盖,大地在持续不断的猛烈震颤中呻吟。
炮弹如同毁灭的冰雹,疯狂地砸落在双方的阵地、预备队集结地、乃至后方的小镇和村庄,泥土、石块、木屑、残破的肢体被狂暴地抛向天空,刺鼻的硝烟混合着血腥味和焦糊味,形成一片遮天蔽日的死亡帷幕。
紧接着是步兵线列那令人头皮发麻的、整齐而沉重的脚步声。
如同移动的森林,法军深蓝色的方阵,撒丁军蓝色的方阵,奥军白色的方阵,在军官歇斯底里的口令和鼓点声中,踏着被炮弹反复耕耘过的焦土,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一步步、一列列地向着对方的枪口和炮口推进。
战斗迅速演变成一场覆盖范围极广、极其混乱和血腥的近距离绞杀。
在索尔费里诺镇狭窄的街巷里,在卡斯蒂廖内外围的丘陵上,在圣马蒂诺高地的葡萄园中,双方士兵如同潮水般反复冲击、碰撞、退却、再冲击。
线列步兵的齐射爆发出连绵不绝的雷鸣,白烟弥漫;刺刀见红的肉搏战在每一处断壁残垣后上演,惨叫声不绝于耳;骑兵的冲锋试图撕开缺口,却往往在密集的弹雨和炮火中化作血肉横飞的悲歌。
亚历山德罗收到的战报,字里行间都浸透着浓稠的血浆:【…圣马蒂诺高地反复易手七次!
贝加尔迪将军亲率近卫团冲锋,击溃奥军精锐掷弹兵营,自身伤亡逾三成…】
【…法军左翼在索尔费里诺教堂遭遇奥军顽强抵抗,尸体堆积如山,麦克马洪元帅投入最后预备队…】
【…我‘破壁者’炮兵集中轰击奥军中央堡垒,效果显著,为步兵突击打开缺口…奥军反击炮火同样猛烈…】
伤亡数字如同失控的雪崩,每小时都在刷新着记录。
初步估算,开战仅半天,双方伤亡己超过三万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