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第73章 纸传梵典 贝叶渐稀(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菩提伽耶的长老用唐纸抄写《金刚经》,发现纸面光滑,便于绘制经变画,便组织僧侣们将寺中珍藏的贝叶经全部转抄到唐纸上,还特意在每卷经书的末尾注明:“大唐贞观某年,用纸重抄于菩提伽耶,愿法脉随唐纸永传。”

那陵提婆王见造纸术大获成功,下旨将唐纸定为官方文书用纸:“凡州衙公文、户籍账册、科举考卷,皆用楮皮纸书写,以显庄重。”

他还效仿大唐,在曲女城设立“抄书坊”

,雇佣书生将梵文经典抄录于唐纸,送往长安国子监,换回《诗经》《尚书》等汉文典籍。

国子监将这些梵文经卷妥善收藏,与汉文经典并排陈列,形成“汉梵双书,同库共藏”

的奇观。

长安的文人也对天竺传来的唐纸赞不绝口。

虞世南用天竺产的黄色麻纸书写《孔子庙堂碑》,觉得纸张吸墨适中,笔锋尽显;欧阳询见天竺抄本上的梵文与汉文批注并行不悖,便提议在国子监开设“梵文班”

,让学子们学习梵文,以便研读这些经卷。

李承乾对此大力支持,还命人将《大衍历》《千金方》等典籍用唐纸抄录,赠予天竺州,作为文化交流的礼物。

这年深秋,张诚等人返回长安,带回了天竺工匠制作的“梵纹纸”

——纸上用模子压出莲花、菩提叶等图案,既美观又实用。

李承乾见后,命将这种工艺在江南推广,很快,长安的市场上便出现了印着唐梵纹样的信纸,富家子弟争相购买,用来书写情书,觉得“一纸载双纹,寓意两心同”

那陵提婆王在给李承乾的岁贡中,特意献上百卷用唐纸抄写的《阿闼婆吠陀》,每卷的封面都用云锦装帧,还贴着一张小笺,用汉文写着:“此纸生于天竺,载梵典而归大唐,恰如两国文脉,往复不绝。”

李承乾将这些经卷转赐大慈恩寺,玄奘法师(虚构延续)读后赞叹:“唐纸入天竺,不仅传去一技,更传去‘以纸载道’的智慧。”

曲女城的造纸坊前,如今己栽满了从大唐移植的楮树。

每到春天,楮叶嫩绿,造纸工匠们在树下捶打纸浆,歌声与捶打声交织,远听竟有几分江南水乡的韵味。

有老工匠对弟子说:“当年大唐师傅教我们造纸时说,纸是‘草木之精,载文以传’。

如今看来,这纸不仅载着经文,更载着唐竺百姓的心啊。”

这日,李承乾在御书房翻阅从天竺州传来的《梵文唐韵》——这是一本用唐纸书写的梵汉词典,编者在每词条旁都画着简笔画,如“天”

字旁画着日月,“地”

字旁画着山川,既有趣又实用。

他对太子李象笑道:“你看这纸,本是草木所制,却能让两国文字在上面相遇,这便是‘润物无声’的力量。”

李象点头:“儿臣听说,天竺州的孩童如今学写梵文,用的都是唐纸,他们的课本上,汉文与梵文并排书写,就像两个朋友手拉手。”

李承乾望着窗外飘落的楮叶,忽然想起张诚带回的那句天竺谚语:“纸薄能载千言,心近可跨万里。”

他知道,当贝叶渐稀、唐纸盛行之时,改变的不仅是书写的载体,更是两国百姓的心灵距离——就像那些在唐纸上交织的汉梵文字,终将在岁月里,写就一篇“天下大同”

的长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以辅助女巫的身份超神了逆天狂妃:九尾邪王宠上天对不起,我的爱人是祖国[快穿]秦时明月之人宗门徒重生1993斗极品震惊!一夜醒来物价贬值一百万倍兵王异界蛮族之王万灵主君末世之菩提空间天降小郡主!夫人在线上演三从四德法术即真理权贵休妻后迎来火葬场盲眼王爷红玲妃男人三十穿越我是小锦鲤一睁眼,我穿成两个熊孩子后娘火枪未能击穿裤袜宠宠欲动,总裁缠上小甜妻我榜下捉婿翻车了自恋BOSS:小秘她只想搞钱道门法则全能师尊时光因你而甜君临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