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削岩为殿接苍昊,凿石成佛镇九州。
一斧千年开混沌,匠心直与鬼神谋。”
当朝阳的金辉劈开埃洛拉石窟的晨雾,李承乾一行站在凯拉萨神庙前,终于明白何为“劈山为寺”
的震撼。
整座神庙从赭红色的崖体中崛起,没有一寸砖瓦,全凭工匠一锤一凿从顶部往下掏空而成,九层楼阁如天然生长的巨石,檐角挑着流云,柱础扎进岩层,仿佛千年前的神只亲手将它从山腹里托了出来。
李承乾身着玄色锦袍,外罩的墨色披风被山风掀起,露出腰间玉带束着的袍角。
他仰头望着神庙的尖顶,那尖顶直刺苍穹,与崖壁的轮廓浑然一体,竟分不清哪里是天然岩石,哪里是人工雕琢。
“这哪里是建庙,”
他声音里带着惊叹,“分明是把整座山的灵魂请了出来。”
郭正一身着藏青长衫,正对着庙门两侧的浮雕出神。
浮雕上,印度教的湿婆神与雪山神女共舞,每一片飘带都刻着流动的韵律,神龛边缘却缠着佛教的忍冬纹,纹路上还能看到细微的凿痕,像是工匠刚放下锤子。
“陛下您看这刀法,”
他指尖轻触石壁,“刚劲处如劈柴裂石,细腻处能刻出纱衣的透光感,比长安城里最好的石匠还胜三分。”
李敬玄手持折扇,对着神庙的整体结构比划:“最奇的是不用一根梁柱!
您瞧这飞檐,全靠岩石自身的承重悬在空中,斗拱与崖体连为一体,就像山自己长出了屋檐。”
他绕到侧面,忽然惊呼,“这里竟有排水道!
藏在神像的衣褶里,下雨时水会顺着神的飘带流进莲花座,再通过暗渠排下山——连水都走得这么有仪式感。”
王玄策走到庙前的广场上,指着地面的石刻:“当年动用了五千工匠,整整凿了一百年。
从山顶往下逐层开凿,先定轮廓再刻细节,差一分就会崩塌。
您看这庙的中轴线,正好对着春分秋分的日出方向,比长安的天文台还准。”
李承乾拾级而上,脚踩在打磨光滑的石阶上,每一步都能听到轻微的回响,仿佛整座山都在回应。
庙内的立柱上刻满了神话故事,从印度教的“搅乳海”
到佛教的“舍身饲虎”
,再到耆那教的“解脱之道”
,三教的故事在石柱上首尾相接,像一部立体的史诗。
在一根不起眼的副柱上,他发现了更惊人的细节:柱身刻着印度教的神猴哈努曼,猴爪却握着一卷大唐的《金刚经》,经卷上的汉字虽小,笔锋却刚劲有力,显然出自中原工匠之手。
“这尊毗湿奴神像雕得绝了,”
郭正一指着正殿的雕像,“您看他的眼睛,瞳孔是凹陷的,阳光照进来时竟像有泪光,比洛阳龙门的卢舍那佛多了几分野性的温柔。”
他俯身细看神像的底座,忽然笑道,“陛下您瞧,底座的莲瓣里还藏着小佛像,眉眼弯弯的,竟是长安兴善寺的模样。”
李敬玄则被一处镂空雕刻吸引:“这窗棂竟是整块石头雕的!
上面的蔓藤花纹细如发丝,中间还藏着小神像,风一吹仿佛会动。
咱们大唐的透雕虽精,却少了这份与山同生的气魄。”
他伸手穿过窗棂,指尖能触到对面崖壁的粗糙,“你看这虚实相生,石头是实的,风是虚的,神像在虚实之间,倒像真的要走出来似的。”
王玄策指着神像背后的暗龛:“里面藏着块黑石,刻着三教的咒语,用梵文、汉文、巴利文三种文字写就。
据说当年落成时,佛教的方丈、印度教的祭司、耆那教的长老同时在此祈福,三种经文的声音撞在石壁上,竟生出了回响,像山在念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