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第64章 文明相融 日月同辉(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唐风化雨润西陲,梵韵随波入洛渭。

共绘山河千里卷,万方同沐太平晖。”

自李承乾与重臣定下以佛教为纽带、促文明相融的国策后,三五年间,大唐与天竺的交流如恒河之水般奔涌不息,渐渐织就一幅东西合璧的繁华画卷。

这日,长安西市的“梵音阁”

里,西域商人正用汉语讨价还价,柜台上摆着天竺的青金石与大唐的唐三彩,伙计用梵文标注着商品价格。

阁楼的栏杆边,几位画师围着一幅新作——那是李敬玄与天竺画师阿罗憾合作的《唐竺会盟图》,画中李承乾与戒日王并肩立于菩提树下,身后的大唐乐师与天竺舞者正共奏一曲《霓裳羽衣梵呗》,衣袂翻飞间,胡旋舞的旋转与大唐乐舞的舒展浑然一体。

“听说了吗?大慈恩寺新译出的《大般涅槃经》,用了天竺的贝叶纸抄写,却配上了虞世南的题跋,如今洛阳的寺庙都争着要拓本呢。”

茶肆里,书生们的议论声飘出窗外,混着不远处“胡姬酒肆”

传来的琵琶声,成了长安寻常的市井交响。

这一切变化,皆始于当年那纸《唐竺佛教交流章程》的推行。

郭正一牵头的译经院,三年间己将百部梵文佛经译为汉文,而大唐的《金刚经》《华严经》也在天竺僧侣的笔下化作流畅的梵文,刻于曲女城的石碑上。

更妙的是,两国僧人在辩论中渐渐生出新的感悟——长安大慈恩寺的释玄奘(注:此处为虚构延续,非历史上的玄奘)将天竺瑜伽行派的“唯识论”

与大唐的“禅宗顿悟”

相融合,写出《唐梵会通论》,在天竺掀起研习热潮;而天竺高僧鸠摩罗什的弟子,则带着大唐的“因果业报”

说返回王舍城,让当地信众开始效仿唐人“造像积德”

的习俗,只不过佛像的衣纹里,悄悄融进了大唐的吴带当风。

王玄策主导的“唐竺共尊寺”

早己在曲女城落成,寺门匾额由李承乾亲笔题写,左侧刻汉文,右侧刻梵文,门前的石狮子却有着天竺风格的卷发与莲花座。

每年佛诞节,长安的僧侣会带着丝绸佛像前往天竺,而天竺的论师则驮着贝叶经来大唐,两队人马在丝路中途相遇时,会共设法坛,用汉梵双语念诵经文,引得沿途各族百姓跪拜围观。

有吐蕃商人曾笑言:“如今的丝路,驼铃里都混着经文声,走一路,像转了百座佛塔。”

李象掌管的“西域宗教事务司”

,更将佛教交流延伸至民生实处。

他从大唐挑选擅长医术的僧侣,带着《千金方》与天竺的《阿闼婆吠陀》医典合编的《唐竺医宗》,在天竺设立“施药院”

,既为信众诊病,也传授大唐的针灸之术。

那些治好眼疾的天竺老者,总对着大唐僧侣合十道:“大唐的菩萨,比雪山的神灵更灵验。”

而天竺的农僧则带着改良后的稻种来到长安,在皇家寺院的田地里试种,收获时,李承乾特意让宫人用新米熬粥,分赐给百官,笑道:“这粥里,有恒河的水,也有渭水的波。”

文化的交融,更在艺术中开出奇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臣下之妻军少心尖宠:早安,小妞女配她一心向道[快穿]我在日本当剑豪逃离塔科夫之垃圾系统成为海巫该如何洗白农门春暖:家有小福妻穿越成为皇帝:我称霸天下!刀镇星河和学姐恋爱真难封妖的灯火投胎了都市邪王我快亏成麻瓜了斗罗之幕后大佬素云涛重生日本当厨神网游之末日剑仙从斗罗世界开始签到不让江山穿书末世文:我成了小白花前女主医者无眠一胎两宝:总裁爹地哪里逃一品仙娇湘西异闻录逆天仙尊2女道君[古穿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