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低熵代表容易控制,高熵代表难以控制。
所以熵增就代表越来越难控制,就算熵增带来了磁场,也会让一切失控。
但就像卖炭的会‘心忧炭贱愿天寒’,希望降温;洗衣工则希望气温不要降低,不想冻伤手。
有...
极地的风在冰层下低鸣,像一根细弦贯穿了时间。
千夏跪在低温舱前,手指贴着玻璃,感受那微弱却执念般的温度。
她的呼吸凝成白雾,在冰冷空气中缓缓升腾,如同灵魂离体时的最后一缕叹息。
她不是复制体。
她是原初。
是预言中第一个被选中的容器,是秋山明里用二十年光阴封存的希望之种。
1967年,当E型生命首次通过脑波共振向人类发出信号时,它只留下一句话:“找到那个能听见树声的孩子。”
那时,全球尚无共感网络,情感编码器还在图纸阶段,而秋山明里刚刚完成她的第一份神经语言学报告。
她在实验日志里写道:“我梦见一个女孩站在光与沙之间,手里拿着一张画,画上是一棵会哭的树。”
二十年后,她生下了女儿。
孩子天生无法感知痛觉,却能“听见”
情绪的声音??悲伤是低频震颤,爱意是金色涟漪,恐惧则如金属刮擦。
医生称其为罕见神经变异,秋山却知道,这是容器觉醒的征兆。
可她的身体撑不到那一天。
2001年8月,医学宣告终结。
她将女儿送入私人避难所的低温舱,启动自主能源循环系统,并在日记末尾写下最后一行字:
>“如果你醒来,请记得,我不是逃走的母亲,我是为你按下暂停键的人。”
千夏颤抖着输入身份验证码??那是她自幼佩戴的生物项链中嵌藏的基因密钥。
系统绿光闪动,舱盖缓缓开启,寒气如潮水退去。
小女孩的睫毛轻轻一颤,像是回应某种久违的频率。
心跳监测仪发出微弱滴响。
生命体征稳定。
复苏程序自动启动。
“妈妈……”
千夏再次呢喃,声音破碎不堪,“对不起……我来得太晚了。”
整整七十四年。
她本该在十六岁前死去,却被母亲以未来科技冻结于生死边缘;她本应在2075年的春分苏醒,却因地质变动导致避难所坐标偏移,迟到了整整三个月。
而这三个月,恰好错过了伊昂的告别仪式、新树苗第七次脉冲释放、以及全球第三次大规模共鸣潮汐。
但她回来了。
而且是以**完整血肉之躯**归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